北航新闻网8月25日电(通讯员 李澜)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和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暑假期间校内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开展。后勤保障处承担了学院路校区暑期核酸检测“小蓝”志愿者服务工作。自7月8日至8月23日共47天,来自后勤保障处下属12个部门的党员和员工共285人次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负责在核酸检测现场录入采集人员信息,上岗总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50小时,服务师生员工7万余人次。


每日核酸检测时间分别是8:30-11:00和14:00-17:00,志愿者们每次均提前20分钟到岗,在接受校医院的专业培训后身着防护装备开始三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为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志愿者们在保证录入工作精准无误的前提下提高录入速度。为保证核酸检测服务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志愿者们需一直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胶皮手套工作。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巩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后勤人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彰显了勤恳奉献的态度,也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强有力的“后勤力量”。志愿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感悟:
李学舒:我非常荣幸参加了两天的核酸志愿者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能在本职工作之余为北航的疫情防控工作多做贡献我感到很自豪。我的工作是在核酸检测现场进行身份信息采集工作,参加志愿工作的当天,我早早的来到了核酸采样场,按照校医院老师的指导,穿上防护装备,变成了“小蓝”。由于正值酷暑,穿上这一身装备,真是很热,手上、身上全是汗水,我坐在可以手动输身份证的服务台,输入身份证和护照的工作必须精神集中,特别是有的护照证件字体较小,要仔细核对信息,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这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手也变褶皱了,脸上还有两道勒痕,但是想想那些疫情期间的医护工作者,我们这些辛苦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真的很感谢能给我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穿上志愿服装,感觉肩上扛着责任,也更有动力和力量把事情做好,为大家服务,去传递爱与希望。
武侠:时有所需,必有所为。这个夏天,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后勤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志”在心中,“愿”在行动,在后勤人的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什么是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把青春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更应该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希望用志愿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闫丽芙:一大早就来到相应检测点开始工作,简单的几个动作一上午就要重复上千次,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细致耐心,对有忘记带证件的师生要进行手动输入,会导致后面排队等待的时间有点长,同时也需要做好解释沟通引导,半天工作下来,深深地体验到核酸工作人员的辛苦。作为党员,我更加要为防疫工作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责。
马利华:作为后勤的一名党员,2022年7月21日那天,在北航体育馆里,我有幸穿上了小蓝,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起来,非常忙碌,一天下来,汗水湿透了衣衫,身体严重缺水,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能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也是值得的。
熊曦月:疫情当下,安全防控在高校中不可松懈。当我穿上这一身的蓝色隔离衣,我也就“穿上了”属于北航的担当。外面是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单调一致的输入动作,内心是“未着蓝衣是平人,身穿蓝衣化战士”的信念。3个小时内1000余次身份确认,这次“核酸志愿者”让我体会到一线人员的伟大与不易,我们更要紧随脚步,主动奉献。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不仅是吾辈青年的使命,更是吾辈青年的责任!
张晓丹:很荣幸能够变身“小蓝”一天,为校园核酸检测工作出一份小小的力。防护服中度过忙碌的一天,滴水未进,衣服被汗水浸湿,留在脸上的口罩印,还有被汗水津的褶皱、发白的双手,只有自己穿上防护服才能切身体会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艰辛与不易。期待疫情早日散去,让我们看清楚每一位无私奉献的“战士”们脸上温暖的笑脸!
(审核:肖洪)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