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梯支教队实践回顾:天堑惊涛一桥飞渡,星垂蜀道万里徐行

发布时间: 2025-03-03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3月3日电(通讯员 方涵琪 石翔玮 陈铭良)1月14日到19日,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蓝天之梯支教队来到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展开支教、调研活动。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们将科技启蒙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创新“大思政”育人模式;在调研过程中,又立体化探寻“红古绿”三色交织的发展脉络,解码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1月14日至17日,支教队队员们抵达泸定中学,展开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在正式展开支教活动之前,队员们展开多轮教案打磨,针对泸定中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北航特色,构建了多维度、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支教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基础、编程入门等多门契合当下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题的课程,以任务式学习的授课方式来加强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开设美学手创、美学手绘等非遗特色课程,展现以掐丝珐琅、敦煌泥板画等为代表的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并将课程与实践相融合,着力打造“非遗里的思政课”。

蓝天之梯支教队队员来到泸定中学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以外,队员们还通过实地参观、人物走访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视角深入感知泸定这片土地,感受“红古绿”三原色所描绘出的发展新格局。

1月16日下午,蓝天之梯支教队部分队员来到岚安乡红军长征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能贵老师面对面交流。在与黄老师对话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贵琼文化的发展脉络、岚安乡的历史沿革;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发生在岚安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岚安乡的红色根脉;从刺绣作品出发,感受近年来非遗热潮下贵琼刺绣与岚安锅庄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1月18日,支教队前往海螺沟景区,针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状况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从海螺沟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口中,支教队员们了解到景区正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来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海螺沟景区还在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开发新型管理模式,通过与“追峰者”俱乐部等企业合作,使景区服务特色化、差异化。在地质灾害防控方面,队员们了解到,在州委州政府支持下,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在磨西镇、燕子沟镇两地先行试点甘孜州“甘快传”地质灾害防范预警综合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沟通效率,真正做到“灾前有预案,灾中有救援,灾后有保障”。

蓝天之梯支教队来到泸定县开展调研活动

1月19日,支教队部分队员对话泸定县发改局副局长张丛斌,了解红色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的话题。从红色资源“链式发掘”,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的建设;从以订单农业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到“东数西算”所带来的数字产业化;从宜居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到围绕康养产业的全方位设施完善,泸定县政府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交流过程中,支教队员们也切身体会到泸定县政府始终将民生福祉置于施政核心的务实作风。

(审核:王少萍)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