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赋能 青耘北疆——北航“士和言直”实践队深入内蒙古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9-13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9月13日电(通讯员 王雨森 萧麟 胡潇然/文 吴星宇/摄影)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和言直”实践队赴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科左后旗等地,开展以“新质赋能 青耘北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紧扣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政策要求,实地探寻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落地图景,为当地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注入北航力量。

深耕产业:解锁农畜领域科技密码

在敖汉旗小米主产区,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系统考察了全程溯源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在规模化种植中的实际应用,详细调研小米从种植到加工各环节的质量管控与效率提升措施。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了新建的半自动与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升级后,生产效率和标准化水平都提高了。”负责人说到。团队系统总结了敖汉小米产业在规模化种植、品控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有效经验,并就提升产品溯源精度、拓展市场渠道等提出了初步思路。

在科左后旗,实践队聚焦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覆盖畜牧业 “养殖—交易—加工” 全链条。养牛专业户感慨:“以前牛都是每家每户养自己的,现在村里搞了个集中的养牛基地,我们自己操的心就少了。”实践队发现,规模养殖有效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拓展销售渠道,保障肉制品质。在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下,当地畜牧产品正逐步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此外,队伍还走访调研了科左后旗供销社、晓霞奶制品厂、安牧态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摸清奶制品加工过程及公司发展需求。

生态治理:探索乡村发展多元路径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地,现在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在努古斯台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治理人向队员们自豪地说到。实践队调研当地“绿进沙退、点沙成金”的生态修复与经济共赢模式,通过文旅、碳汇等新业态,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展现出 “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前景。队员们不禁感慨:“原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能这样结合,这对其他沙区太有借鉴意义了。”

实干助农:多维行动扩大实践成效

除此之外,实践队主动参与产业宣传与电商助农。队员们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电商运营环节,开展为期两小时的助农直播,化身“带货主播”,讲解产品优势,吸引超1500人次观看。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在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多平台累计发布推送8条、视频3条,全网浏览量近万次,通过系列内容,实践队生动讲述了从敖汉小米到醇香乳制品的地域风物故事,记录了基层干部到供销社主任的任务风采。实践事迹获“青年北航”“航行者”“士谔书院”等校园媒体专题报道,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此次实践虽暂告一段落,但“士和言直”实践队的助农计划仍然步履不停。“我们准备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持续助力‘敖汉小米’‘晓霞奶制品’等品牌发展与资源对接。”队长说到。“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做出实实在在的助农行动。” 队员们表示。未来,“士和言直”实践队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北航智慧与力量。

(审核:丁丁)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