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15日电(通讯员 郭金 陆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2505大班与航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组织130余名同学赴卢沟桥及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警钟长鸣、吾辈自强”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航空学院学生党建创新基金提供专项支持,旨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心得交流等丰富形式,引导学生在深刻的历史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真切的情感共鸣中强化空天报国的使命担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

在卢沟桥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通过系统观看详实的史料文献与珍贵的历史文物,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深远影响。包括历史照片、实物展品、文献档案及多媒体展示在内的丰富馆藏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展厅里,同学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神情专注而凝重。英烈名录与革命遗物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为了守卫国土而慷慨赴死的壮举,“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这里不再是诗句,而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同学们在每一件展品前仔细观看,认真阅读,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迸发出的不屈精神和磅礴力量。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让同学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学生高颢语凝视着展柜中的革命遗物,深有感触地说:“这些珍贵史料让我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作为航空学子,我们必须将专业知识与报国使命紧密结合,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守护国家空天安全的实际能力。"

随后,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卢沟桥进行实地教学。行走在斑驳的桥面上,注视着形态各异、饱经沧桑的石狮,触摸着刻满岁月痕迹的桥栏,同学们在这座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起点的古桥上,切身感受那段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秋日的阳光洒在桥面上,远处永定河水静静流淌,讲解员深情讲述着1937年7月7日那个不眠之夜的历史细节,让历史书本中的记载变得真实可感、直击心灵。
石狮无言,却诉尽了民族的沧桑;卢沟有月,正照亮着复兴的道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理解。学生梁兴旺站在桥上感慨道:“这座桥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精神坐标。它标记着民族的过去,也指引着未来。我们航空学子的人生坐标,必须与国家空天事业紧密相连,用青春和智慧守护祖国的蓝天。”

此次卢沟桥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的起点,同学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为何而学,为谁而飞”的答案,已然镌刻在每一尊沉默的石狮身上,回荡在永定河不息的流水声中。同学们表示,必将以史为鉴、擎旗奋进,将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对祖国的忠诚、对蓝天的热爱,熔铸进每一个数据的计算、每一次实验的探索。在建设航空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中,北航学子定当以青春为翼,以奋斗为桨,让理想的航迹与国家命运的轨迹紧密交织,在新时代的天幕上,写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天际华章。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