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北航科研力量——第11期线上“零壹科学沙龙”举办

发布时间: 2020-03-06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3月6日电(通讯员 张凤 李晶)为响应中央“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的精神,鼓励我校青年教师围绕前沿科学技术方向、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从0到1的基础研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团队、联合攻关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技术”,同时进一步推动科研资源为立德树人服务的深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零壹科学沙龙”系列活动。

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最重要的使命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社会各方面都在积极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我校众多科研人员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紧迫需求,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努力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第11期和12期零壹科学沙龙将围绕北航科研人员科技战“疫”实例,聚焦战“疫”中的北航科研力量。

第11期沙龙以“评估、预测及心理干预”为主题,于3月5日下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开展。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基础与人文社科处处长陶飞教授总结了过去十期零壹科学沙龙取得的成效,解读了四部委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文件的重要意义,指出过去一个多月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重大挑战,北航作为重要的科研主体,在校领导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科研团队、智库建言等方式,积极发挥了自身科研优势,发出了北航声音,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吴俊杰教授、计算机学院王静远副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预测:与时间赛跑的决策支持模型”为题,介绍了双方团队跨学科协作开展的针对全国重点城市的日度传播系数计算、短期确诊人数预测和长期疫情拐点与结束日期预测以及疫情缓解系数评估的研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肖文磊副教授在其“基于控制论的COVID-19动态感染模型及其在城市疫情风险预判的应用”的报告中,采用控制论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功能全面的COVID-19动态感染过程模型,获得了正确、有效的仿真结果;计算机学院刘禹副教授以“疫情主动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医学数据采集”为题,介绍了团队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要求紧急研发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动健康监控系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邓丽芳教授在其“工作紧张人群心理健康风险的预警与干预”的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把握公众风险认知规律,增强公众信心”、“提高公众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出现群体性应激反应”等建议。

来自各学院、各学科的多名教师、学生表达了对本次沙龙的欢迎和认可,并在线上就报告中感兴趣的科研问题及学科结合、研学结合的可能性和切入点展开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来自朝阳医院的多位医生也就报告中的技术问题与我校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合作的需求。在线人数一度达到125人。

线上沙龙的方式虽然没有让老师和同学们在空间上聚到一起,却不能阻挡北航人对学术的热爱,对科研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希望通过本期零壹科学沙龙激发更多老师和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凝心聚力,综合多学科力量,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北航科研人的智慧和力量。

第12期零壹科学沙龙仍然聚焦战“疫”中的北航科研力量,以“跟踪、检测与治疗”为主题,于3月13日下午在线开展,敬请关注。

(审核:王荣桥)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