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学习动力的理念,如“校园海啸”从2008至2012年几乎颠覆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这种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端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以其开放性、社会性、选课自由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的独特性带来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革新。
2012年,校级重点课题《北航公共艺术选修课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了线上教学研究;2014年,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支持下,录制了第一门线上课程《打开歌剧之门》,这门线上课程作为北航继续教育学院远程必修课,获得学生高度欢迎和称赞。2015年,在《打开歌剧之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进与提炼教学内容,形成以歌剧构成要素、歌剧简史和歌剧经典名段欣赏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歌剧名段分析与鉴赏中,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MOOC《走进歌剧世界》。MOOC《走进歌剧世界》于2016年3月在智慧树教育平台上线向全国高校开放。至今已有267所高校、超过12万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满意度达96.2%以上。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风采
课程负责人苏丹娜教授,教学名师。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艺术学科”主持专家;教育部“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评委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艺术展演”评委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理事;北京市历届学生艺术节合唱评委专家;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会员;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北航大学生合唱团、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合唱团”、美国“康华合唱团”等多个合唱艺术总监、指挥。
苏丹娜曾获文化部、教育部七部委联合颁发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等两项;文化部、教育部七部委联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比赛一等奖等三项;“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奖;“全国高校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国际、全国合唱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北京市优秀指挥奖;“北航2019教学优秀一等奖”一项;北航2019年“教学名师奖”一项;北航奖教金、西飞奖教金、教学成果奖等8项;连续多届被学生评为“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十佳教师”和“优秀教师”。《音乐周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苏丹娜为来自全国32省、市、自治区的音乐教师授课
特色经验
一门受学生喜爱的线上课程需要具备精准、乐趣、典美的品质。
精准:精准的知识点选择与评价体系设计
“精准”的教学知识点选择是根植于教师多年的线下教学经验,在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熟练的掌握基础上,经过筛滤、浓缩,提炼出符合线上教学特点的,具有以点带面,又能派生出相关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这些教学知识点具有构建起课程的整体框架,形成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的特质。所以,在进行课程录制之前,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课程框架、章节安排、教学日历以及每一节课的内容作精心的梳理和研究,摒弃多余的知识干扰,选择出能在20多分钟的时间内被精确、明了地表述,通俗易懂,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包含一定知识含量的教学内容。
最初在设计和选择《走进歌剧世界》教学知识点时,曾被众多的歌剧剧目和内容干扰,不知哪些内容更加适合线上学生的学习要求,后经精心筛选、过滤,决定从歌剧的构成要素和体裁切入,特别是对“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的精准选择,不仅让学生容易记忆,而且通过精准的名段风格特点分析与欣赏,轻松愉快地让学生构建起歌剧发展史的知识体系,获得辨别歌剧艺术风格的能力。
本课程改革传统成绩评估方法,以提高学生歌剧赏析能力为目的,设计了“视频判断、分析题库”。学生必须真正理解不同时期歌剧风格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同时,由于是随机形成的考卷,每个学生所抽到的“听辨片段”不同,答案也不同,有效地避免抄题。准确的学习成效评估体系,有效改学生变平时不练,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促进学生艺术体验经验积累。
乐趣: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愉快观看过程中学习
乐趣诱发好奇心
由于线上教学缺乏考勤纪律的约束和现场的互动感,教师讲课常常是自问自答,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无聊,很快走神。所以为了让线上教学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就要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变得“有趣”起来。问题导向,设计有趣的问题是诱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解巴洛克时期歌剧这一章节时,设计了“阉伶歌手”这类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程学习,他们在了解“阉伶歌手”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巴洛克时期歌剧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辨析歌剧风格的能力得到提高。
乐趣的教学法
充分挖掘歌剧的艺术特点,采用“故事法”“问题法”“沉浸法”混合教学方法,将剧情与音乐融合,在故事中体验作曲家奇妙的音乐构思和创造力。比如,歌剧《图兰朵》,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剧中出现十次,每一次都以不同的音色与形态出现,分别代表传说中美丽和现实中“冷酷与傲慢的图兰朵形象”;既刻画出了男主人翁卡拉夫的勇敢、智慧和信心,也表现出了女仆对卡拉夫的暗恋与自我牺牲精神。学生在曲折的故事和《茉莉花》音乐线索中,感受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染力和震撼力,为音乐家伟大的创作而感动。
典美:力求画面典雅、语音优美
其一,“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当我们把课程搬到屏幕时,除了授课授业解惑之外,还多了一份传递美的责任。所以在课程的画面设计上,要力求精美,PPT图表、字体、色彩的选用均要符合课程特点,尽可能融入画面之中。
歌剧作为一门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其音乐美、故事美、舞台美,为课程的“美”提供了基础,但是也为课程制作时带来了困难。前期设计了许多方案,最终选择以棕色的PPT为背景,教师着黑色西服与歌剧舞台的华丽、庄重配合,从而达到讲解内容、教师服装、PPT风格与歌剧舞台的视觉统一。
其二,声音是“波”的艺术,“声波”以不同的振动频率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委婉、平静的语调,使人心情愉悦、舒展;过于激昂、快速的语调,使人紧张、焦虑;过于平淡、缓慢的语调,使人昏昏欲睡。所以,录制课程时,我们必须考虑授课语调是否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美感。实验证明,语速保持在150-240字/分,音调在240Hz-440Hz之间,轻重缓急、有韵有味的授课语气 会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心情,让学生在有美感的声音中,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团队支持和课程运行
在主讲教师、助教和智慧树教育平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及时沟通和有效运行。教学论坛交流、见面课设置有效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017年秋季,师生发帖量为14579条。
学生个人评价摘选:
昆明理工大学王某丽:以前看歌剧,觉得很无趣,通过学习之后,发现原来歌剧是一种艺术。
兰州大学苟某梓:现在知道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了。欣赏《茶花女》《唐璜》《阿依达》等歌剧名作,对陶冶情操,充实自我很有帮助,谢谢老师。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陈某伶:这个课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歌剧构成要素、歌剧体裁以及中外歌剧发展简史融合在歌剧名篇名段欣赏与学习之中,真是太棒了!
一门受学生喜爱的线上课程需要具备:精准、乐趣、典美和新颖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在多年线下教学的基础上提炼、提炼再提炼。为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北航需要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改革,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已有线上课程的作用,承认线上课程的学分,让教师腾出时间去开发更多的课程,来满足学生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高的学习要求。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线上课程的研制,为普及美育,提高北航全校师生以及全社会公民审美情趣,贡献北航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