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9月7日电(通讯员 彭蕾)8月29日至9月2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28届航天动力学国际研讨会(the 2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Flight Dynamics,ISSFD 2022)在北航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
ISSFD是航天动力学领域的知名学术会议,旨在为该领域专家学者搭建沟通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开放性平台。该会议平均每18个月举办一次,自1981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首次举办以来,已在世界各地举办27次,第27届ISSFD于201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第28届ISSFD由于疫情延迟至2022年召开,这也是历史上ISSFD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
本届会议共吸引了海内外200余篇研究论文,经过多轮稿件评审,最终确定7篇大会报告和94篇分论坛报告。会议由开幕式致辞、大会报告、分论坛报告和闭幕式总结等四个环节组成,通过ClassIn视频会议直播平台面向全球免费直播。
![](/__local/A/80/4F/627053E03E462F634FED43F4EF2_A23AEC6A_50CB8.png)
![](/__local/9/34/23/6293EBB473F6C3F947ED00F70FB_AB5189C2_666F9.png)
大会开幕式现场
8月29日晚上开幕式上,本届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与工程中心高扬研究员进行了会议介绍,ISSFD委员会成员、德国宇航中心Ralph Kahle博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王伟宗教授先后致辞。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应用实验室Yanping Guo教授和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Pier Luigi Righetti先生先后进行了大会报告。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明教授主持。
![](/__local/A/6F/EC/615732484FBC4518A4216AD1780_AB76FE21_57E8A.png)
大会报告现场
8月30日至9月2日,日本宇航局Yuichi Tsuda博士、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红新研究员、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刘磊高级工程师、西北工业大学代洪华教授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龚胜平教授为本届会议带来了五场大会报告,同时94个会议报告按轨道力学、编队飞行、跟踪与定轨等多个不同的研究主题分别在三个分论坛进行了展示,与会代表通过本届会议搭建的线上-线下会议平台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__local/C/05/F9/6F63E2F968D53B74788E0A58E27_C8C8B519_21084.png)
![](/__local/6/0D/A6/D8268CFD58F4B0F55F7B74D2E3C_14620FEC_663BF.png)
线上-线下报告交流
9月2日下午,会议举行闭幕式。本届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鹏副教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他对本届会议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对会议组委会和工作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强调要继续同ISSFD委员会加强合作,使航天飞行动力学的研究增长更加强劲、交流机制更加完善、合作形式更加丰富,从而为世界航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__local/E/8C/45/639175AB242D113F1EC4DC4DBC6_56162FD3_F866D.png)
大会闭幕式现场
ISSFD2022聚焦当前航天飞行动力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将国际顶级会议带到中国内地,有效促进了海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大会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好评。截止发稿前,会议直播网址访问量已超过3万次。
![](/__local/D/8E/50/F80BB6ED6B896BAACE670EC595D_A977DC37_2D05D8.png)
第28届航天飞行动力学国际研讨会线下会场合影
(审核:刘睿)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