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5月12日电(通讯员 黄万超)为助力同学们深入探索科研世界,掌握前沿研究方法,4月24日晚,交通学院“学术指导周”系列活动之科研经验分享会在国实 A408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特邀2024届优秀博士毕业生、现任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的刘小寒担任主讲嘉宾,通过线下与线上腾讯会议同步分享科研心得,吸引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刘小寒结合自身从博士到博士后的科研经历,围绕“如何开启科研探索之旅”展开分享。他以“公交光储充一体化设施研究”为例,详细讲述了从选题初期对行业痛点的敏锐捕捉,到研究过程中多学科交叉方法的运用,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科研历程。他强调:“选择研究方向时,既要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前沿,也要结合个人兴趣,让热爱成为科研的持久动力。”
在研究方法层面,刘小寒重点介绍了多源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他指出,面对复杂的交通能源系统问题,需整合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流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等多维度信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与仿真工具,实现设施布局的优化与效益评估。他特别分享了在跨学科研究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策略,建议同学们打破学科壁垒,主动学习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工具,提升综合研究能力。

谈及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他结合国际期刊审稿经验,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篇优秀的论文,要清晰回答‘研究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创新点如何体现’,避免陷入纯理论推导的误区。”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科研方向选择的迷茫期如何度过”“国际合作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规划”等问题踊跃提问。刘小寒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强调提前关注国际学术会议、主动联系海外学者的重要性。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线下座无虚席,线上名额也早早报满。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方法,收获颇丰。
本次分享会作为“学术指导周”的重要活动,刘小寒师兄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国际视野和贴近实际的经验分享,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科研盛宴。交通学院 “学术指导周” 将持续围绕研究生科研需求,举办文献检索工作坊、论文写作指导、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等系列活动,助力学子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
(审核:杨世春)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