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5月23日电(通讯员 楼丝迪/文 宫立媛 丁仕涛 楼丝迪/摄影)近期,我校教务部、研究生院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十八期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基础班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观摩活动及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的三场系列讲座。培训有来自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和杭州国际校园的青年教师参训。

学院路校区

沙河校区

杭州校区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观摩活动
国家级教学名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郭卫东教授和北航学院院长、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虎教授分别以机械原理课程和飞行器设计课程为例,为青年教师们展示了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
郭卫东教授首先介绍了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情况。接着,他从总体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应用实例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在总体设计方面他讲解了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教学研究和元素挖掘。在资源建设方面,他分享了在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哲学思想三方面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深入讲解了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和评价方式。最后,郭卫东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生动展示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他表示,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的细节中。

郭卫东教授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
刘虎教授首先介绍了飞行器设计课程的基本情况。他提出了一套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政“三部曲”系列课程:面向大一学生的“空天力量运用与任务仿真”、面向大二学生的“经典飞机设计实例解析”和面向大三学生的“飞机总体设计”。他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享,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有效地融入课程内容。最后,刘虎分享了通过暑期实践和设计竞赛推动课程思政的横向延伸及辐射的实际案例。他指出,课程思政应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课内课外结合能更充分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与内驱力。

刘虎教授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
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院陈晓鸥教授受邀作了题为“科学发声方法与训练”的专题讲座。陈晓鸥从声音的基本要求和用声常见问题入手,深入讲解了解决嗓子负担过重的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用声的要领,包括口腔控制和气息控制的基本要求。讲座现场气氛热烈,陈晓鸥通过现场演练,逐一分析并纠正了在场每位教师的发音问题。她还鼓励教师们将讲座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以提升发声水平和教学效果。

陈晓鸥教授作讲座
我校积极心理体验中心主任马喜亭教授受邀作了题为《新时代高校师生心理特点与良好关系构建》的专题讲座。他深入分析了青年教师从入职初期到中后期的心理变化,以及职场中的心理调适。随后,针对00后学生,探讨其数字化生存下的碎片化认知、强烈的个体意识、多元价值观、圈层化社交及心理脆弱性等心理特点。马喜亭还提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包括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新挑战、教师自我心理建设、重塑教师角色等,为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

马喜亭教授作线上讲座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于歆杰教授受邀作了题为《如何自信地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的专题讲座。于歆杰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们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10条建议,涵盖课前准备、课件制作、研究型教学、实践、考核、了解学生等多个方面。在讲座中,他强调了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性。指出研究型教学是以某个内容为载体,创造一个研究的氛围。他通过电路原理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研究的意愿和成果。此外,于歆杰提醒青年教师要摒弃“蜡烛”式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相长与教研相长,感受教学乐趣。

于歆杰教授作线上讲座
通过观摩教学名师的课程思政案例展示,青年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巧妙方法与重要意义。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的系列讲座中,从科学发声到师生关系的构建,再到自信教学的策略,让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
(审核:李红捷)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