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31日电(通讯员 楼丝迪)10月29日晚上,由教务部、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AI赋能专题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高班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线上举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点评专家、培训班全体学员及其他教师共60余人参加。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红捷主持。
在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环节,10位学员代表进行了AI赋能教学应用场景设计方案现场展示。方案内容横跨多学科、多领域,促进不同学院的老师相互学习,提升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国家级教学名师郭卫东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校教师教学培训指导专家组组长张有光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对学员的现场展示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根据专家投票最终评选出3名AI课程设计优秀奖,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邢雅兰、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刘杰、宇航学院祝成民。评选出3名AI工具应用优秀奖,分别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于勇、经济管理学院解蕴慧、宇航学院张浩鹏。评选出4名AI教学创新优秀奖,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陈立江、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国艳、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周晟瀚。

本期教学提高班在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画上句点,这段充实的学习时光,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集中提升,更是一场实操经验的共享以及课堂创新的探索。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培训所学、所思、所获切实融入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将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AI在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上的优势,让课堂更具活力,更显成效,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教学的目标。
本期培训活动回顾: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对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创新的动手与应用能力,提升智慧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务部、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2025年第十五期教师教学业务提高班,并聚焦当前教育数智化发展核心趋势,将“AI赋能”确定为本期培训班主题。

本期教师教学业务提高班共举办11场培训,涵盖AI赋能教学应用主流工具使用、AI课程建设工作坊、数字教材建设工作坊、AI教学工具开发工作坊、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等模块。邀请了北京大学尚俊杰教授、北京大学陈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林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王珏、北京大学博士后刘誉、我校教务部副部长金天、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郭卫东教授、经济管理学院秦中峰教授、宇航学院师鹏教授、宇航学院谢凤英教授、计算机学院孙青副教授等11位校内外专家及5个智慧课程平台负责人开展培训。最终有50余名教师达到结业标准,获得结业证书。

今后教务部、研究生院及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通过管服联动构建AI赋能教学支持体系,助力教师在该领域不断成长。切实推动AI技术从“学会用”向“用好、用活”转变,为学校构建面向智能时代的高水平教学体系夯实根基。
附:部分学员培训感言
感谢学校搭建的优质学习平台!本期AI赋能教学培训干货满满,从AI教学工具实操到智慧课程建设,从数字教材开发到智能体搭建,进阶式课程让我系统掌握了AI赋能教学的核心方法。郭卫东教授展示的数字教材建设经验分享,让我切实感受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北师大王钰老师分享的专属AI智能体搭建,可应用于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此次培训为我的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助力教学质量再提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国栋
学校举办的AI赋能教学培训,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系统学习AI工具在教学准备、实施与评价中的应用,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对提升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教学的巨大潜力。典型案例分享与实操环节,将数字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与数字教材开发,拓宽了教学设计的边界。专属AI智能体搭建和AI助教开发,可为学生设立全天候专属助教。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提升了数字素养,深刻认识到需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探索技术与教育的持续融合,为今后开展智慧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吕敬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然而,如何将AI赋能于教学过程,始终是我探索的难题,不知切入点在哪。通过本期“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高班—AI赋能专题”的系统学习,我认识到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再到AI课程建设和数字教材开发,均有相应的AI工具和平台可供我们使用,将显著提高教学准备的效率和课堂授课的效果。未来,我将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引入这些AI工具和平台,不断探索智慧教学的新路径,提升智慧教学效能与质量。
——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春燕
参加本次AI赋能教学培训,我深感收获丰富、受益匪浅。主要体现为:第一,内容设计体系化,涵盖AI工具应用、课程建设、数字教材开发等,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第二,工具应用实操化,通过工作坊形式强化动手能力,如专属AI智能体搭建等,促进从“知”到“行”的转化;第三,培养效果共享化,通过AI赋能教学方案等,检验学习效果并实现推广及共享。展望未来,我将积极把所学转化为创新实践,努力探索智能化教学新路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工智能研究院 厍睿
(审核:李红捷)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