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今日举行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2-11-12



岳飞《满江红》





中国青年网2012年11月10日(记者 莫默)报道: 金石新韵--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展开幕式暨《马氏中山篆书谱》首发式隆重举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0日电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共同主办的“金石新韵--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展开幕式暨《马氏中山篆书谱》首发式”,今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北航艺术馆馆长蔡劲松主持仪式,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总编辑续文利介绍了马氏中山篆主创人马歌东教授的研究、创作及《马氏中山篆书谱》的出版情况。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 ,著名书画理论家柯文辉,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发展研究院主任李宗嗣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及系列图书给予高度评价。 会上,向国家图书馆和北航图书馆捐赠了《马氏中山篆作品集》和《马氏中山篆书谱》两种书,国家图书馆和北航图书馆回赠了收藏证书。 马歌东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兼校书画研究会理事。他幼承家学,饱读诗书,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基层任教,改革开放不久又攻读研究生。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日本汉文学研究、中山国出土文字书法价值及应用研究,曾应邀赴日讲学4年,著作有《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马氏中山篆作品集》《马氏中山篆书谱》等多部。 公元前313年前后,一种与金文、大篆、小篆大异其趣、形体修长优美的文字被镌刻在中山国的方壶、大鼎与圆壶上。大约在公元前307年,这种特殊文字随第四代中山王入土殉葬。公元1977年,沉睡了2280余年的它重见天日: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发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都灵寿城故址和第四代中山王墓;墓中出土了镌刻着长篇铭文的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出土的中山文字共有2400余字,但去掉重复仅有505字。 1985年,这些文字与马可仲、马歌东父子不期而遇,被倾心研究并命名为“中山篆”。2007年,因一种子承父志坚持了近30年的执著,这505个古老文字被引经据典创补演绎为具有书家个体风格的约5000个书法用字,同时被进一步命名为“马氏中山篆”。在穿越了遥远的时空隧道后,至此,它获得了新生。“马氏中山篆”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将中山古国的出土文字引入书法领域,为我国书法天地开拓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极富美感的新书体。 2008年12月,《马氏中山篆作品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展示了两代人的初步研究成果;2010年5月一幅马氏中山篆书作品参展上海世博会;2012年11月,凝结着马歌东近30年心血的《马氏中山篆书谱》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古文字研究者提供了一本可资依凭的工具书。著名古文字专家张颔称赞《马氏中山篆书谱》“奋桴振铎,聚锦攒华”。书画理论家柯文辉赞叹“书作雅静、沉凝、饱润,不染积习”。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9 月
03
09 月
03
09 月
03
09 月
03
09 月
03
09 月
02
09 月
02
09 月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