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高全喜——北航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4-12-19 / 点击数:

  编者按:新浪网文化频道2014年11月28日刊发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高全喜教授在北航高研院通识教育的小型座谈会的发言。北航新闻网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高全喜:北航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高全喜教授 

  今天我们这个关于北航高研院通识教育的小型座谈会,我先准备谈三点,它们是我这几年在北航搞通识教育的几点体会,我觉得它们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值得拿出来为大家分享。

  第一,为什么北航要搞通识教育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我记得,5年前怀校长找我的时候,说是北航要搞一个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北航探索出一个通识教育的途径,其次,北航文科比较弱,要通过高等研究院,搞一个小而精的精品文科,带动北航社会科学的研究。今天我们这个座谈会,主要不是谈北航高研院的社科研究(其实我们也是做的很优秀的),今天重点谈通识教育这一块。我想为什么北航要搞通识教育,而且到今天勤勤恳恳搞了5年,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什么今后还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从现实和直接的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北航的通识教育首先来自北航大学的人才培养需要。北航作为一个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与学校定位中迈向一个真正的现代性大学的问题,这是学校这些年来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60年校庆前后学校领导层召开过多次研讨会,领导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北航60年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60年来的北航教育,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但是回过头来说,也有一些遗憾,像老校长李未院士和在职的怀进鹏校长,他们也多有感慨,60年来北航确实是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科技专家,工程师、设计师大有人在。但是,北航培养了多少真正的科学家、理论家,乃至在国家事务和社会领域中,有多少来自北航培养出来的科技精英、领导精英,甚至思想精英呢?相比之下,甚至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同类型的理工科类大学相比,还是有明显短板的。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未必北航就一定要走那些理工类大学的路,但是,有一点还是普遍认同的,那就是北航的教育,不能太单一化了,不能仅仅以培养工程师和科技专家为目的,应该多元化,应该加强基础研究与教学,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培育与滋养。因此,通识教育就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北航领导层的一个重要工作。关于通识教育,目前很热,莫衷一是,各个大学都在搞。北航如何搞,讨论的结果是,北航应该在遵循普遍性的前提下,搞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确立目标,建立机制,明确任务,然后是自由探索,重在试验,允许犯错。我感觉北航建立文科知行实验班,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由我们高研院来统筹落实学校的通识教育规划,先从文科做起,然后逐渐扩展到理工科各个学院,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北航领导层,尤其是怀校长的广阔视野,以及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

  通过我们高研院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北航不但完全可以搞通识教育,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北航的理工科大学的学科特色,完全可以在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中闯出一条新路,构建一个面向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北航模式”。我们的具体做法,以及五年来的艰难曲折的发展经历,这次座谈会的资料以及下面诸位的发言者将会详细谈,我在此不准备多说,我想说的是,像北航这样的理工科大学,生源非常优秀,是全国各省高考中的前1000名的考生,这些学生来到北航,不能仅仅给他们上优质的理工科专业课,还要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有这方面的诉求,未来社会也需要多元复合的人才。通过通识教育,就可以为他们打下一个人文底蕴、人格塑造和想象力、判断力的基础,这是他们未来学习任何专业课程和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是一辈子都受用无穷的。北航的大学教育已经不再满足于培养工程师和科技专家,而是想着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即知识精英、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目标迈进,所以,通识教育都是非常迫切的,通识教育不是万金油,塑造人的灵魂和夯实知识的根基,即便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一般成员,一个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需要人文的素养和社会的知识,就不用说卓越的科学家、科技工程的领导者和社会与政治领域的领军人物了。

  因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变化了,提升了,所以,通识教育在北航就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成为本科教学的一项基本工作,不但我们高研院予以设计和实施,教务处也从教学管理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政策,还有很多理工类的学院,像计算机学院、仪器工程学院等也率先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通识教育的改革之中,从而使得北航的通识教育不仅局限于知行文科实验班,而是逐渐向理工科扩展。去年是这个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这就从学校层面设立了一个统筹领导性的机制,这个委员会下设四个板块,分经典阅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文明四个分委员会,从而构建了北航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整体架构和布局,未来的发展,就是按照通识教育的定位,进一步充实各个板块的课程内容。

  基于北航四年来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北航本科教学各个的特殊性,加上四年来北航通识教育探索中的经验,去年即2013年北航正式发布了《通识教育白皮书》,这个白皮书是我国第一家大学发布的关于通识教育的官方文件。这个白皮书,在我看来,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确定了北航通识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模式,为北航未来通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路线与政策方面的指导与方向。这个文件是从四年来北航通识教育的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其中有我们的经验,也有我们的教训,经过反思、改进完善,北航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大学办通识教育的路径。第二,这个文件不仅对于北航的通识教育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具有某种北航模式的意义,它为中国大量的理工科大学如何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一个借鉴。中国的大学由于历史的原因,理工科主导的大学非常之多,这些大学近年来纷纷转型,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但是由于院系结构等约束条件,如何开展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业性教学,并不成功,而更加基础性的通识教育,其开展就更加困难和不得要领了。通过我们通识教育的北航模式,可以向他们表明,理工科主导的大学,也是可以办好通识教育的,我们发表的《通识教育白皮书》有从观念到机制、课程、教师等一整套方案,可供他们借鉴。第三,通识教育来自西方的大学教育,其观念、课程以及运作模式具有明显的欧美特征,但是,如果从文明史的视角看,传统中国的文明传统,尤其是儒家也有通识教育的丰厚遗产。因此,在中国搞通识教育,还应该包含中国文明的要素,《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交汇融合,这表明北航的通识教育,不是单纯克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红皮书》,而是具有中国文明的底蕴,追求的是古今中西的融合,我们北航培养的高水准的人才是具有中国文明情怀的领军人才。

  第二,通识教育是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前面我只是谈了北航针对自己的学校定位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其实这个工作不是封闭的,不是仅仅局限于北航一隅,我们在北航,也深刻感受到当今中国高校改革的汹涌浪潮,通识教育不过是这股改革浪潮的一个表现而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延续发展了30多年,从第一批大学招生到今天,基本上走的是快速增量发展的道路,从扩大招生、学科建立、学制规范、大学扩张、学校合并,一路高歌,时至今日,这条快速扩展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种发展路径,固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遗留下一系列重大的弊端。别的不说,仅仅就本科教学来说,我们看到,三十年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专业教育不仅没有开放出学术本身的自由想象的空间,而是日益固化,日益封闭,日益狭隘,学科分化、学院壁垒、知识狭隘、思想保守,这些专业至上的毛病不但束缚了大学的教师,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反映到大学的本科教学上来。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大多只是拥有了一大堆专业性的知识,此外,心灵狭隘、知识单一,缺乏思想,以及与知识创新的想象力、批判力,尤其是公民人格方面的素养,人文底蕴的滋养,更是乏善可陈。正是上述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使得很多有识之士感慨中国大学教育的失败。也正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化至上的人才培养的弊端,通识教育在中国应运而生。

  就人才培养来说,无论专业教育多么重要,仅仅专业教育是不够的,此外,还需要通识教育的基础培育。通识教育涉及一个人的整全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涉及人格塑造、德性培育、心灵能力(诸如想象力、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等)的激发。所以,中国的大学教育要克服专业教育至上、封闭式、狭隘性的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完满人格的优秀人才,就有必要开展通识教育。当然,通识教育不是传统的人文素养之类的通才教育,不是点缀一些人文知识的花絮,而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一整套核心课程,我们看到,西方的大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搞出了他们一套成熟的通识教育的模式,从而适用了西方社会的需要。我们中国要搞通识教育,不但要明确自己的通识教育的目标,而且还要处理中国文明的传承问题,还要处理中国三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专业机械分割的问题。因此,中国的通识教育,面临中西大学教育的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西方模式与中国文明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把中国文明文化的典章智慧、经典理论转化为中国通识教育的课程之中,从而形成中国自己的通识教育的知识与课程体系,塑造包含中国精神的精英人才。二是如何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倡导通识教育,不是废除专业教育,而是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但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搞好了,应该是人才培养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杰出的现代性人才。

  中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还是近些年来的事情,现今虽然炒得沸沸扬扬,但是如何搞好通识教育,把这个经念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我们高研院在开始搞通识教育的时候,没有一哄而散,而是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而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以及中国近年来搞通识教育的几个较为成功的试点大学,梳理他们的经验与教训,研究他们的背景与运作机制,以及他们的理念、方法与课程体系,出版了《转型中国的大学通识教育——比较、评估与展望》一书,客观研究了各个大学的通识教育特征,根据北航的特点,制定了我们的通识教育的定位、步骤与方法以及课程体系。这些调查分析,所围绕的中心问题,依然是上述两个方面的议题:中西文明的关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第三,根据北航的学科特点,建立我们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处理中西文明在通识教育的融汇,这是北航通识教育从一开始就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没有单纯照搬西方大学的模式,而是在通识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中,加大了中国文明的教育内容。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基本上是采取了二二制,即西方经典和西方文明文化史,与中国经典与中国文明文化史等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各占二分之一,为学生们开设了大量而精致的中国文明与文化的课程,从而弥补了通识教育西学为主的不足。此外,在教师的配备上,我们聘请了著名的中国文史方面的著名学者担任主讲老师,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在小班讨论课方面,我们也提倡学生们通过学习与研读经典著作,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克服西方中心主义的片面性思维。当然,我们也不提倡中国中心主义,反对文化上的固步自封,而是主张自由开放、中西交融、普世价值,以未来的人类文明导向,化解民族主义的悲情意识。总之,在通识教育的文明取向与人格塑造方面,我们北航的通识教育是开放的、自由的,由于我们学校的文科比较弱小,并没有文化上的传统包裹,反而给了我们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北航通识教育能够走到今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点与校领导放手让我们大胆试验、自由发展的魄力是分不开的,为此我要感谢我们的校长。

  关于如何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北航搞通识教育从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在文科制定了一个“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的模式,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尽可能结合起来。这一办学方针得到了怀校长的首肯和文科各个学院的大力支持。从本质上说,通识教育不属于任何专业,但又涵括了理工文的所有专业,它们是各个专业赖以提升的思维基础和方法基础,是不同的专业人才赖以成长的人格能力和心灵能力的发动机,所以从根本性上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30年来的大学教育,专业越来越固化,而思想教育也越来越教条化,所以使得两厢对立起来。这种状况阻碍了人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所以,如何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难题,北航根据自己的学校学科的特征,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一步到位地搞通识教育,而是从开始就采取实验班的形式,摸索一条有机结合的道路。例如在文科设立了知行实验班,探索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方式,逐渐积累起来一套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理科设立了高级工程师实验班和华罗庚实验班,也在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这样随着四年来的模式,逐渐把实验班的教学经验聚集起来,开始搞面对学校的通识教育。不过,采取的搞法也还是小步探索,先在四个理工科学院开始试点,一步步展开。并没有仿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搞法,一步到位,全校铺开。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我们感觉,通识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奢侈的教育,无论是小班教学、课程数量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管理、书院体制,等等,就北航的资源来说,都还远没有到位,远不能支撑全校全方位地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识教育如果要保持高品质,不注水,不搞滥,就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正是因为我们的审慎做法,北航的通识教育,尤其文科方面的通识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式,才会在有关领域取得一定的口碑,得到广泛的认同。从第四年开始,在我们初步完成了北航文科的通识教育的整体建设之后,我们随着就开始了面向理工科的通识教育进程,根据《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的部署,未来五年是北航全面落实通识教育的实践过程,虽然任务艰巨,但由于我们已经制定了整体的发展规划,加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的政策指导,通过理工科各个学院的通力配合,其前景的展望是可以预期的。总之,北航不是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那样的以文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而是一个传统的理工科为主的正在转型的大学,其通识教育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我们又不能仅仅看到了自己的特殊性而忘记了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而是要在保持北航特色的基础上发挥通识教育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进一步扩展它的普遍性。这就加大了我们在北航搞通识教育的苦难,但是,这也同时给我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创造性转换的可能性。

  我今天的发言只是开一个头,粗略地谈了一下五年来我有关北航通识教育的三点体会,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吧。至于北航的通识教育具体是如何一步步搞出来的,其中参与者的酸甜苦辣与奋斗的喜悦与痛苦,下面还是请他们来谈,他们的发言会更加具有可读性。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