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的“传道士” 访苏丹娜 音乐周报 传奇 发布时间2015年9月9日

发布时间: 2015-09-21 / 点击数:



苏丹娜爱笑,笑起来一双弯月似的眼睛,还有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是她给身边人最深的印象。出生于浙江的她,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柔情,对音乐对美好的事物有一颗热爱的心;在北京生活多年的经历,又给予了她北方特有的爽朗与大气。

  现在,苏丹娜拥有多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角色与身份,其中最主要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重庆师范大学客席教授、中国音协合唱联盟青少部主任、北京春天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


教学:实至名归的“十佳教师” 


    “苏老师的歌剧选修课还有吗?”“早没了,下次请早吧!”每学期的选课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选修艺术课程时,总会有这样的对话,“抢”到的学生欢喜雀跃,没“抢”上的学生不免沮丧,琢磨着如何去“蹭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理工科背景为主的学府,作为艺术学科教师的苏丹娜却拥有众多学生“粉丝”,她的名字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2013年、2014年,连续两届被学生推选为“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戴的教师——十佳教师”,这对于理工科大学里的艺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实属不易。曾经有学生表示,一开始选音乐选修课,是觉得学分好拿,没想到一上苏老师的课就像磁铁一样被吸住了。每年,她都是开课最多的艺术学科教师,有人曾说她“傻”,“音乐、艺术就是闲课,现在的大学生谁还认真上啊?”面对质疑,苏丹娜总是由衷地说:“看到大学生们还有不少‘音盲’,听到他们合唱中依然找不到自己美好的声音,我就想着,多开一门课,这样的情况就会少一些。”最近她刚刚忙完《打开歌剧之门》“微课”的上线工作。“有了微课,学生们就可以在网上学习、听课,就不担心选不上课学不了了。”她欣慰地说。

  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唱团,曾连续五届获得首都“大学生理想之歌”合唱比赛一等奖,其中有着苏丹娜不小的功劳。1999年,苏丹娜带领的北航合唱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以一首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获得全国一等奖,她本人也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指导奖”(教育部、文化部联合颁奖)。云南一位喜好音乐的中学生看到这次演出的转播之后,立志要考到北航、要考进北航大学生合唱团,后来果然如愿以偿,来到了北航合唱团。在苏丹娜带领的北京春天合唱团里,很多她一手带起来的小孩子们也都跃跃欲试:“我们要考到苏老师的大学团去!”

  2000年8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国际合唱联盟研讨会”上,苏丹娜听到德国童声合唱团的演唱,美妙的和声使她感觉到“浑身毛孔都打开了”,顿悟:“原来合唱是这样的”,进而萌发了到国外学习的愿望。2001年,她如愿来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音乐学院3年后,当她再次回到北京,她说自己关于合唱的很多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其中,“快乐合唱”是她最大的收获。


合唱:让孩子们“玩中学”


    每周日下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排练厅里,总会听到阵阵温柔的话语声:“你们来开车,加油门,加油!嘟……… ”,“彩虹挂起来了,我们沿着彩虹飞啊飞……Wu”乍一听,会让人感觉是老师带孩子们做游戏,其实,这是苏丹娜在给北京春天合唱团的孩子们进行每周的例行训练。多年来,她总结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玩中学”,把发声、音准、音高、节奏、视唱这些基础的知识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在一遍遍的游戏中复习巩固知识,又不会感觉到枯燥。每到暑假为期十多天的集训,苏丹娜就会带着孩子们在中山公园里疯跑、放声大笑。她感触地说,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紧张,几乎变成了一个“录音机”,很多孩子甚至连最简单的开怀大笑都不会了,每每看到孩子们只会勉强牵动嘴角的表情,她心里总是很难过,更坚定让孩子感受合唱快乐的决心。有的合唱团指挥会因为训练效果不好对团员发脾气,苏丹娜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她总说:“孩子们学不会,是因为老师教不好,”“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她总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下功夫。春天合唱团的团员家长都说,苏老师对孩子们“太温柔”。苏丹娜说:“我忙了一周,孩子们辛苦一周,我们周末跑到合唱团骂人、被人骂,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要吹胡子、瞪眼睛的呢?开心才能唱好歌。”

  当笔者问苏丹娜作为理工科大学的教师为什么会进入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她说,到了大学工作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儿童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每每看到经过12年小学到高中学习的大学生,在音乐知识和能力方面仍需“扫盲”,上世纪80年代如此,21世纪仍然如此,心里着急啊,所以,她下决心研究儿童的音乐教育,“只有从小打好音乐基础,大学生才有可能到音乐王国中,尽情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修身养性,治家、立国、平天下。”她深有感触地说。


培训:“音乐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借鉴日本江本胜博士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的实验方法,苏丹娜自己拿草莓做了实验。她选择6个大小、色泽、新鲜度相似的草莓,分为3组,其中一组草莓取名“小可爱”,一组取名“讨厌鬼”,一组还是叫“草莓”,她把三组草莓放在封闭的房间里,不间断给“小可爱”听旋律优美的《春江花月夜》,“讨厌鬼”则听聒噪的噪音,“草莓”则什么都不听,连续115个小时。一个星期后,“小可爱”、“草莓”都依旧保鲜,“讨厌鬼”开始发黑变烂;两个星期后,“小可爱”一组,草莓果肉仍饱满,籽也有水分,“草莓”一组草莓果肉虽然饱满,但籽开始干枯,“讨厌鬼”一组则完全干枯了,实验让她震惊了,她说:草莓听噪音都会干枯,何况人呢?

  在教育部的“国培计划”的培训班上,每次苏丹娜都要特别强调:音乐教师首先要带给孩子美好和谐的声音,包括教师的语音、语调、语气,杜绝批评孩子。在歌唱音准上要高度重视,一个班级唱不准音就是噪音,声波对于人的生理和精神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就像噪音刺激草莓一样。歌唱必须有想象,哪怕只唱一个音,都必须赋予这个音的生命力和艺术形象,有生命活力的歌唱,才是学生发自内心快乐和享受的歌唱,音乐的情感熏陶才真正发挥作用。

  苏丹娜总结的节奏、音高、多声部和声三个音乐教学体系、“玩中学”的方法和音响资料总是老师们很想得到的资料,所以,每次她都是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参加“国培计划”的音乐教师们。她示范的音乐课,“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许多教师上完她的课之后都感慨:“原来音乐课还可以这样上,”“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教学方法,苏老师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哦,音乐知识要融在情景中才有意思”参加培训的老师纷纷反映:“苏老师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系最大特点就是‘实用’,回去课堂上马上能用上。”每次培训结束,苏丹娜都会被老师们团团围住,很多女老师因为舍不得她走,哭了。很多当地分管教育的领导在苏丹娜培训结束之后,都会称赞她在当地刮起了一阵“教学旋风”。

  从小受到父母给予的音乐熏陶、在工作中依然沐浴于音乐之中的苏丹娜,时刻感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她感言自己是一个“传道士”,一个传播音乐的传道士。她希望人们在音乐中、在多声部的合唱中领悟到人生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就像每一个声部的重要性一样,体会到相互支持配合的重要性,就像合唱每个声部间的相互支持一样,在每一个角色所在的阶段踏实工作,用心生活,最终达到如同合唱的美妙和谐一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完美和谐。 本报记者 陈茴茴

http://mw.bjd.com.cn/cq/201509/09/t20150909_1003841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