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15年9月6日报道:
北航学生赴龙江县为初中生搭建“希望桥梁”
7月18日到8月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希望桥梁团队派出了“1+1+1”项目组成员,前往黑龙江省龙江县济沁河中心学校开展第三年的活动。如今,希望桥梁团队已经有了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的计划和行动,致力于携手希望,共建桥梁。
7月18日 希望桥梁1+1+1活动到达及准备活动
7月17日,希望桥梁1+1+1项目组当地活动部分团队成员踏上旅途,他们从不同的地点,从不同的环境,朝向同一个方向,去往同一个目的地。
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四个小时的客车,千里远赴只为来看这片土地。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生活的不易,这里的孩子上学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几近荒无人烟,生活必需物资不足,公共洗浴需要步行几千米。然而太阳依旧会从田间的玉米叶间隙中升起,从铁路下的枕木上升起,从窗玻璃上的雾气中升起,从柴米油盐中升起,从学校的旗杆阴影里升起。每个人都满怀期待,期待每个新的一天。
他们将准备活动分工详细,办公室里有工作的安静,讨论的欢快,思想的细致。黑板上漂亮的字迹,教室里整齐干净的横幅,可见每个人都在挥洒汗水,在这个不繁华的夜里,试图融入美丽的星空。
7月19日 希望桥梁1+1+1项目介绍与自我介绍
当日早八点,在济沁河中心学校七年四班的教室里,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了活动的开幕。团队成员向家长和老师解释了一下希望桥梁项目组的活动内容和宗旨。正如队服上面的标志所表现的那样,希望桥梁团队是一个将孩子和大学生结合在一起的团队,通过与大哥哥大姐姐的书信往来来帮助这里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发展。而1+1+1项目组同时致力于在当地培养孩子们表达自我的能力。在此之后团队成员轮流进行了真诚的自我介绍,并向孩子们表达了内心真挚的想法和希望。
在志愿者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些家长和老师从最初的拘谨到勇敢的站起来说出内心的疑惑,活动的交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对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志愿者们都给出了耐心的解答。
在活动中,五六年级的孩子与七八年级的孩子面对着同样的任务,但他们丝毫没有畏缩,用自己的表现尽力缩小与七八年级哥哥姐姐的差距。在设计队旗队徽的过程中,团队欣喜地发现,五六年级的孩子甚至拿出了更加新奇精妙的想法。其中一个小组在队旗上画出了地球和火箭,说出了人与地球和谐发展的理念,远远超出了团队成员对这些孩子们水平的预估。在活动中,从来没有迟到的现象。相反,他们提早到达教室,与志愿者们一起聊天,将他们的心里话与哥哥姐姐诉说。他们认真完成的演讲稿优美流畅,从试讲中出现种种缺陷与不足,到正式演讲时的惊艳全场,团队成员,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因他们的成长与提高而感到惊喜。
7月23日至24日 希望桥梁1+1+1——家访
团队分成两组,对所有孩子进行了家访。由于许多孩子就住在中心学校的周围,比较近也比较方便,所以团队成员采取步行的方式到每个孩子家里与孩子、孩子的家长交流,以求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情况。
走访了多家之后,团队发现这些孩子是那样有责任感,那样成熟懂事,没有一个孩子忘记自己的父母。也许在这远离尘世的边缘乡村,他们的生活很单调,无非是上学放学写作业,和朋友们在小操场,菜园子里一圈圈的走。在学校附近租下房子以求上学方便的刘金龙是一个腼腆的男生,他所租住的房子里经常有搬运重物的噪音,而他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他说,每天回到家之后,会先出去走走,休息一会儿,吃完晚饭便开始学习,作业完成之后会帮父母干活儿,然后再一起睡觉。这样的话语从很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口中说出,他们更加理解自己父母的苦心,也从不吝惜自己的力量与时间,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也在学校里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团队走访的最后一家是一个七年级女生的家庭。她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母亲患有精神性疾病卧病在床,父亲也患病工作能力比较弱。一家人住在一间平房之中,靠父亲维修电器为生,三个人在一间昏暗的房间中生活,地面上堆满了破旧的电器,衣服悬挂在一根绳子上。但是这个女孩子从未表现出自卑,反之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未来的充满希望。在学校里,她认真努力的学习,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而在活动中,爱好演讲的她没有丝毫的胆怯和害怕,而是表现的落落大方,留给成员们深刻印象。
8月2日起 希望桥梁1+1+1——北京部分活动
在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旅途之后,团队带领挑选出来的两个孩子来到了北京,实现她们的北京梦。
团队挑选的两名女生,一名今年六年级,妈妈是老师,她在活动中总是秉持一种谦卑的态度,尽力与每一个人温柔相处。她对于选拔来京制度抱着一种谦和的态度,“如果我幸运被选中,我会很开心;如果其他成员被选中,我会祝福他,我也会很开心,因为我至少收获了这些与哥哥姐姐在一起的日子。”另外一名女生是八年级的女生,成绩名列前茅,性格活泼开朗。
一个星期过后,两个孩子在团队成员的护送下返回家乡。
“希望桥梁”公益小组一直是本着“建立贫困地区对认知世界充满渴望的孩子与大城市里对公益事业怀揣热忱的大学生之间的桥梁”这一理念开展公益活动的,活动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当地部分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大学生与孩子们的书信沟通。在团队对孩子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之后,40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向这些黑龙江省的孩子们发出了第一封信,构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三年的活动过后,人们会看到这个团队的不断进步,逐渐成为一个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团队,共同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构建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