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24日报道:
2015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本报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 翁小平)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在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程序后,10个项目入选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据介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8届,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2015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节选)
三、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深空探测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带领科研团队经过10年努力,突破了系统核心单元技术、系统构建、启动、运行与调控等系列关键技术,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体系,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为空间生命保障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了独特的实验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实验,在“月宫一号”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实现了105天循环再生100%氧气和水、55%食物,总闭合度达到了97%。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刘红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路、方法和新技术,并将其集成于“月宫一号”系统中,与俄、美的同类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生物构成更复杂,系统的闭合度更高。该成果技术复杂、难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创新性显著,在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领域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成果将为今后空间站作业、载人月球和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所需的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