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6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8位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第一完成人共同出席媒体见面会,我校王云鹏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应邀参会,介绍了获奖项目“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等媒体对该获奖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
新华社:“高大上”的国家科技奖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节选)
图表:“高大上”的国家科技奖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新华社记者 郑悦 编制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杨维汉、崔静、吴晶晶、余晓洁)国家科技奖一般给人“高大上”的神秘感,但其中很多科研成果都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有不少成果给百姓带来“接地气”的实惠。
【治疗“路怒症”,让开车的你知道周边危险】
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急变道等现象每天都在上演,开车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心中都会非常愤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云鹏团队开发的“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可以说给“路怒症”对症下药,让驾驶员事先知晓周围的危险情况。
王云鹏说:“驾驶行为对避免车辆的安全事故贡献率高于90%。驾驶人、汽车、路况等综合情况非常复杂,要让开车的人快速知晓身边的危险,提前对危险作出反应,避免紧急情况发生,这就是我们科研的目的。”
王云鹏的团队开发了车辆安全状态感知技术、行驶车辆危险辨识方法,制造了车载终端。车辆定位、运行监测、运行状况诊断等情况,让驾驶员快速知悉,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1/08/c_1117719207.htm
人民网:国家科技奖获奖人谈成果
日前,人民网“科技频道”就“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对我校王云鹏教授进行了专访。
2016年1月8日,人民网“科技频道”在“国家科技奖获奖人谈成果”专题刊发了采访我校王云鹏教授关于“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视频。
视频地址:http://tv.people.com.cn/n1/2016/0107/c150724-28026546.html
中国新闻网:访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成功的秘诀是“十六个字”(节选)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中新社记者 张素)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给295项成果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功秘诀是什么?记者对此采访了部分获奖者。
“产业引导”
“技术是要落地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王云鹏对记者说。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6亿辆,增幅保持在10%以上。
在王云鹏及其团队看来,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车联网系统,为突破“人—车—路”这一复杂系统带来的挑战提供有效途径。该项目开发出集成4大模块的智能车载终端,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采集驾驶行为数据、行驶车辆位置、异常提示报警等数百种数据,还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既可为用户提供导航、救援、安防、交通信息等出行服务,也可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覆盖全球5亿用户,每天响应近亿次翻译请求,支持27种语言的互译。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1-08/7707660.shtml
《经济日报》:获奖者说(节选)
王云鹏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
选择方向对于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在创新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产业引导、协同创新。成果在三五年往往很难落地,有时可能需要20年,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
新闻链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16-01/09/content_288844.htm
近年来,我校交通学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交通领域重大需求,坚持产学研合作与学科交叉,在车联网和车路协同领域经过不断努力,2011年获批“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车路协同领域唯一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批交通运输部“智慧综合交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是我国首批交通运输行业以高校为主体的9个协同创新平台之一;2014年获批科技部“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团队”,成为智能交通领域首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本次获奖是交通运输部“智慧综合交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主要成员单位长期坚持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结晶。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