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航研支团开展文化周活动多种形式学长征

发布时间: 2016-11-15 / 点击数:

中国青年网2016年11月15日报道:

北航研支团开展文化周活动多种形式学长征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思怡)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了进一步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并能在志愿服务中贯彻落实,铭记、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8届研究生赴宁夏支教团在服务地新民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长征”周文化活动,对支教地小学生普及红军长征精神,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本次活动主要利用各年级班会、队会、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开展形式有讲故事、学唱歌、看电影、绘板报和写感想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8届研究生赴宁夏支教团在新民乡中心小学开展“学长征”周文化活动。图为支教团成员刘宗南为同学们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北航研支团 供图

支教团成员刘宗南为同学们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并详细讲解长征的每个阶段和每条路线。从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一共二万五千里,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让同学们了解红军长征路线是认识长征、学习长征精神的第一步。

支教团成员陈枭和王鹏程为同学们讲长征小故事,利用电子白板PPT结合图片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半碗青稞面》、《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赠参救母》和《一袋干粮》,这些小故事既扣人心弦又催人泪下。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辗转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讲长征小故事能帮助孩子们铭记伟大的长征精神,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支教团成员华晴和岳生宇为同学们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并教同学们唱片中同名插曲。该片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更让同学们了解了那个年代小红军,也是他们同龄人的生活。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支教团团长蒲啸宇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同学们将“学长征”周文化活动感想写在电脑上,并逐篇批阅,选取打印优秀而深刻的感想贴在校园文化墙上供大家学习。以下为部分优秀感想节选:

六年级(2)班禹永婷在活动结束后表示,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总行程2.5万余里,这是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让红军走到终点。我们住在六盘山脚下,这是红军走过的地方,这是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大山,我们更应该铭记他们伟大的革命斗志和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北航研支团希望在实践中将长征精神和力量弘扬传递给下一代,让孩子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