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北京您早》:聚焦“月宫一号”——生存挑战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7-07-12 / 点击数:

BTV《北京您早》2017年7月10日(记者 王晓军 吴迪)报道我校“月宫365”实验

聚焦“月宫一号”:生存挑战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目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峰期,这些辉煌的成绩背后,有着很多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他们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其中。在“月宫一号”的实验室里,就有这么一群年轻的航天人在默默工作。

【解说】坐在“月宫365”计划监控室里,4名即将进舱的志愿者开了最后一次集体会议,加油鼓劲自然少不了,最重要的是进舱前的一些细节的推敲。正在讲话的这位是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刘光辉,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月宫计划”,他曾参加过“月宫一号”一期的研究,这次,他将和新的战友一起挑战封闭仓生活200天。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刘红:明天你们就进舱了,200天,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解说】进舱200天,志愿者们在舱内的生活除了种植管理作物、记录实验数据,和开展课题研究,还会喝下午茶,开展飞镖比赛,舱内的志愿者们有单独卧室,衣物则需要他们自己手洗,洗衣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则可进入舱内植物栽培系统循环利用。

【同期】队长刘光辉:我是负责小麦秸秆处理、废物处理以及做饭。

【同期】队员伊志豪:我主要负责植物舱中的粮食作物的一个栽培。

【同期】队员褚正佩:我主要是负责舱外的种植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蔬菜、还有大豆,另外还有食品加工,包括蔬菜的采摘。

【同期】队员王伟:200天我主要负责我们舱内的健康检测,包括我自己设计的实验在里面。

【解说】看似简单的舱中,背后却是大量数据的技术分析和实验的精确研究,这考验的是他们的细心和耐心。在植物舱不远的监控室里,有人24小时监控值班,他们与数据打交道,眼睛却一刻也不能离开舱内的细微变化,一有突发情况,也需要及时处理。

【同期】监控室学生:比如视频画面出现了一个卡断,他们发现会及时告诉,我就过来处理一下。

【同期】监控室老师:大家是一个集体,我在和大家交流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

【解说】作为“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刘红教授告诉记者,预计未来10年到15年,研究团队将设计出两个很小的“月宫一号”,她用手比划着,就像小罐子这么大,里面有不同的生物,他们希望,小罐子“月宫一号”能借助我国的载人航天系统实现搭载,再在地上安排一个同样的系统,通过对比实验,来矫正参数。

视频地址:http://news.cctv.com/2017/07/10/VIDEu2oT4FBIqkW52uwfcbNc170710.shtml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