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4日,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栏目以《中国航天日:北航“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开门迎客》(记者 王晓军 孙强华)为题报道了我校“月宫一号”科普基地的开放日活动
中国航天日:北航“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开门迎客
【主持人】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为了迎接航天日的到来,上周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社会公众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活动向近600名观众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以及生命保障技术的成就,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观观众边观看“月宫一号”宣传视频边聆听参考模型讲解,同时多名讲解人员随时回答观众疑问。很多观众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月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太空方面的最新知识。

【同期】讲解人员:这四个小的房间,是志愿者居住的四间卧室。

【解说】“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更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自生物链环系统。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场半小时的参观包括模型讲解、观看舱内监控和植物舱等环节。刘红亲自为大家讲解并回答提问。

【同期】刘红教授:那么我一批一批的植物都种好了,我收货第一批种的植物,我就可以具备把这个舱封闭起来,人进去做实验了。所以人进去就有一批可以吃的。

【解说】记者了解到,自发布预约参观预约通知后,“月宫一号”共收到700多封预约邮件,约3000人次的有效报名,这些邮件来自海内外,不仅遍及全国十个省份,还有海外留学的校友。根据“月宫一号”科普基地接待观众的承载能力,最终确定近600人分批参与活动,其中最大年龄的参观者是一位75岁的北航老校友,最小的参观者为10岁的小学生,参加开放日的观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同期】参观者:通过这次的参观,我非常兴奋,尤其我对再生命保障系统有了浓厚的兴趣。

【解说】在观众中有一家三口专程赶来,小朋友表示从小就对科技兴趣浓厚,在网上看到预约通知后便提交了申请。

【同期】参观者:我了解到了太空科技的神秘,我也很向往,想向刘教授一样作为一名女性的研究人员。

【同期】刘红教授:通过我们这种类型的这个科普的教育,那么有利于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那么这个兴趣会在这些孩子的心中发芽、成长、开花,最后终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解说】据了解此次“月宫一号”向公众开放参观,将生命生存,将太空生存与太空生命保障的最新知识向公众科普,希望公众可以了解到国家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
编辑:崔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