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网:患者家属那种喜悦让我感动 ——北航大二学生赫采骨髓捐献侧记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8-05-28

光明日报网2018年5月28日报道:

患者家属那种喜悦让我感动 ——北航大二学生赫采骨髓捐献侧记

暗红色的血液从右臂采集出来,顺着输液管缓缓流入细胞分离机,待分离出造血干细胞之后,血液再顺着另外一侧的输液管,从左臂输入体内。5月24日、25日,19岁的姑娘赫采两次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让一个素不相识的家庭迎来了生的希望。

 

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赫采 宋超摄

赫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去年6月,学校红十字会组织有意愿的学生献血。被问到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说不定会帮助别人”,一个简单的想法,赫采和其他30名北航沙河校区的同学一起,留取了8毫升血样。

去年12月的一天,赫采正在宿舍写作业,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她的骨髓与患者配型成功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呢。”赫采回忆。据了解,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匹配率也不过万分之一。接下来的十分钟,赫采做出了决定,捐骨髓。

 

医生在调试输液管 宋超摄

当问及这个决定时,赫采的父亲赫先生表示,孩子一向很听话,做事征求父母意见,不过这件事上自己就拿了主意,事后才告诉家里。“不过从家长的角度说,觉得孩子长大了,很支持她,也很为她自豪。”

“乖乖女”为何自己做了这么大的决定?赫采告诉记者,在一堂医学伦理学课上,她看过一段关于器官捐献的视频“视频中患者在得到捐献后,患者家属那种喜悦,很让我感动,当时全班人几乎都看哭了。现在我有这个机会,就要去帮助。”

在很多人眼里,捐献骨髓是“敲骨吸髓”,非常可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凯告诉记者,匹配成功本身是很难得的事情,但很多人在捐献前打了退堂鼓。“有的人担心会伤身体,还有来自朋友的劝说、家人的压力,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留血样可能有热情,但家长的决定很重要。”

 

赫采与妈妈 宋超摄

捐献前,为促使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5月20至24日,赫采共注射了7针骨髓动员剂。赫采妈妈从家乡山东济南赶来,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知道女儿要捐骨髓的事后,赫采妈妈一度担心得整夜失眠。后来,在赫采的劝慰下,才渐渐放下心。

 

微笑的力量 宋超摄

由于血管较细,扎针过程中多次出现滚针,再加上5个多小时的采血过程,疼痛、僵卧、出汗、发烧,旁观者眼里,赫采的这一天实在令人心疼。可是,赫采脸上却始终有着平和、淡淡的微笑。这微笑给了寸步不离的妈妈以勇气,也感染了来探望的北航领导与师生、昌平区领导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

 

北航校、院领导前来探望赫采 宋超摄

赫采的辅导员孙磊告诉记者,赫采在学校是个文静腼腆的姑娘,和同学们相处也不错,在学生会被选为办公室主任。“她每天负责统计归寝情况,默默地为班级做了很多事,这种奉献是一以贯之的。不过确实没想到,个性柔和的她这么坚强这么勇敢。”他还提到,上大学不到两年,赫采已经献血两次,是一个有爱心的学生。

赫先生表示,女儿在北航两年,每个月的生活费没超出过一千块钱。“课业内容多进度快,压力很大,孩子心思也在学习上,成绩在班级保持在前五。这次打动员剂需要住院,她还让同学帮录了上课视频,休息的时候看,一点课程也不拉下。”

 

用于保存血袋的保温箱 刘博超摄

24日下午抽血一完成,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保温箱取走了救命的血液。赫采则带着胳膊上的针头回酒店休息。晚上,消息传来,因为对方八十公斤的体重,造血干细胞的量不够,赫采第二天还要接受一次抽血。“人体的血液总量是5000个单位,赫采第一天的循环量是1万个单位,等于全身血液过两遍。”医生告诉记者。

 

血液分离机 宋超摄

尽管感到很疲乏,赫采第二天还是打起精神,又做了8000个单位的循环。由于周六还有课,赫采当天就想回校,被老师和医生拦下。周六一早,赫采不顾劝阻,七点钟离开医院,回到北航沙河校区准时上课。就是这样的赫采,放下书本,忍住疼痛,为不知名姓的陌生人付出。在场的红十字会志愿者杜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受制成长中的条件,独生子女多多少少有些自我中心、不顾他人,像赫采这样的孩子让她很感动。而王凯介绍,在捐献骨髓的适龄队伍中,由于身体机能等情况,大学生是骨髓库在库群体的主力。“以前我们对捐骨髓对身体的影响都是掰开了揉碎了说,孩子明白了没有危害,往往会家长反对作罢。赫采去验血、去观摩都没有什么犹豫。除了她本身学生物医学,对捐献原理比较了解外,也和家庭的支持,学校形成的氛围有关。”据了解,去年一年,北航有六十位学生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而赫采是北京市第308例捐献者,也是北航的第3位适配成功进行捐献的学生。”

 

赫采获颁捐献荣誉证书 宋超摄

在采访过程中,赫先生一直很低调。“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没必要让那么多人知道。”而当得知自己来京的住宿惯例是由患者来付时,他连忙摆手:“人家看病少不了花钱,我们来陪护就自己付。”在赫采和她的家人这里,完全找不到奉献的豪言壮语或者金科玉律, 只是感到一种朴实的熨帖和真诚的善良。据了解,造血干细胞一直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仅白血病每年就有近3.6万新增患者。目前中华骨髓库在库仅242万余人,加之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能得到救助的患者仅是少数。“这两个月北京市各有四例捐献,总的来说还是很缺乏。”杜女士说。

 

赫采全家照 刘博超摄

28日,当记者再次联系赫先生时,他已经回到济南上班。电话里,他再次表示这就是一件小事。“我相信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的,这次去北京也没有告诉家里的亲戚。”不过,捐献当天,北航公众号的介绍就让赫采的事迹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当天晚上就有陌生的同学打来电话鼓励和问候,以前捐骨髓这件事对大学生们可能比较遥远,现在有了身边的例子,学生们会更加接受、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赫先生感到很欣慰。 (光明融媒记者 刘博超)

编辑:王晴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1
04 月
10
04 月
09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