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小坨坨的大使命——北航定点扶贫阳坡村的脱贫密码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8-10-17

人民网2018年10月17日报道:

小坨坨的大使命——北航定点扶贫阳坡村的脱贫密码

林露 孙也程

村民正在缠线圈

今年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中央部署,承担了对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定点帮扶对象是阳坡村。两年多来,北航举全校之力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把脱贫攻坚的“答卷”写在了吕梁大地上。

在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一个好消息传来:中阳县在山西36个国家级贫困县中首批脱贫摘帽;阳坡村贫困户也由95户253名减至1户2人,实现了整村脱贫。

阳坡村的脱贫密码之一,正是村民口中的“北航坨坨”。

“这个活儿可以干!”

如果仔细看看阳坡村委张贴的《阳坡村贫困户收入测算详表》,就会发现很多贫困户都有一项共同的收入——加工费,这源自北航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冯维成为阳坡村带来的一项富民产业——电子元器件加工。

2017年8月,在与入驻中阳县的北航校友企业交流中,冯维成留意到一个加工项目——共模电感绕制,就是缠线圈,“线”是绝缘铜芯线,“圈”是金属磁粉芯,方言称之为“坨坨”。“坨坨”是制作智能产品变压器的组成元件,由于智能产品更新换代,变压器经常产生形状、大小、薄厚等方面的变化,并不适合机械化生产。“坨坨”的加工工序简单,按照要求把铜线绕制到磁芯上,只要圈数够、缠得紧且贴合,产品合格率就很高,而且工作量也便于计算。

冯维成刚到村里,正在为贫困户脱贫找路子发愁。如果允许村民把线圈拿回家缠,既可以照顾家庭、不耽误农活儿,又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想到这里,他激动起来,抱起几大箱原材料就跑回了村里。可是怎么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村里想要推广一个项目可不是那么容易。“给不给资金支持?能赚到钱不?做出来的东西不合格咋办?” 面对冯维成的“推销”,贫困户张福爱抛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缠一个线圈厂里收购价0.17元,为了带动生产,北航决定再补贴0.13元,也就是说缠一个线圈有0.3元的收入。所需要的生产设备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台钳、一个带手柄塑料钩,都由厂里提供。

讲道理、算收入、做解释、挨家挨户走访动员……经过一番谋划和努力之后,冯维成有些无奈,有了这么好的增收方式,竟然没有村民愿意接活。光说不练假把式。冯维成与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先选出最合适的一户贫困户,让他们起个表率作用。润花大姐一家因病致贫,无法进行太重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而缠线圈只需要坐着就可以完成,是比较适合润花大姐的增收方式。

为了打消润花大姐的疑虑,冯维成自掏腰包预付了300元加工费,并带上润花大姐连续去厂里培训了两次后,润花大姐加工的产品合格率就达到了近100%。“熟练工”润花大姐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缠完了一箱966个线圈,收益近300元。第二批货到村的时候,她主动上门取货,还变身项目的“宣传员”:“这个活儿可以干!”村民们见到身边人尝到了甜头,逐渐开始接受“缠线圈”的工作。

“北航坨坨”吃香

大面积的推广即将开始,第一批推广对象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能成功,其他人就会主动跟进。冯维成在思考后决定,先行者的素质要高一些,一是学得快做得标准,二是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传统,以后便于组织。他首先想到了来阳坡村后跟他学习电子琴的孩子家长,这些家长相对年轻且综合素质高一些。果然,9名年轻家长培训进行得非常顺利。一周之后,他们准时交货,验收质量全部合格。

冯维成在四个自然村最显眼的地方都立了宣传牌,将线圈加工团队的收入直接公示出来,每周更新一次。老百姓们口耳相传,想接活的人越来越多。之前发展的第一批团队成了“师傅”,不仅传授技术,也传授纪律、要求、交货方式等。很快地,一个有组织有技术的村级加工队伍形成了。

2017年9月,加工队伍扩展到20多户,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上阵,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力的村级加工队伍越做越大,其中,不少人第一个月的收入就拿到千元以上。“原来只需要坐在炕头动动手指就能增收这么多!”贫困户张福爱说。看到收益公示后,村里其他的妇女动心了,那些原本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回到村里,主动找上门来想要找活干。

由于这个项目是北航引进来的,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北航坨坨”。2018年8月,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在阳坡村调研时,来到村民家中参观了“北航坨坨”的加工过程。她表示:“以‘北航坨坨’为代表的产业项目,发挥了学校优势,结合了村民实际,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增收脱贫,这条路就找对了!我们要继续挖掘这样的好项目,让阳坡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整村脱贫

2018年,这个项目在阳坡村逐步扩大成为全村参与的大产业,户均年增收达到近万元。贫困户刘福生半身瘫痪,之前不是躺着发呆就是坐着叹气,现在他坐在轮椅上每天可缠100个线圈,给家里增加30元的收入。贫困户许小宏身患癫痫,每天闷闷不乐,现在他每天可缠300个线圈,月收入蹭蹭往上涨,乐得合不拢嘴。

“就缠这么个小坨坨,可以挣3毛钱,而且我还能给老人做饭、照顾庄稼,还可以养猪,啥都不耽误。”贫困户雷月爱说。她发挥创新精神,首创了“同台双夹”的加工方法,将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每天可以缠500个线圈,是村里手最快的人。

除了“北航坨坨”,还有黄粉虫养殖、肉羊养殖、泰椒种植、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它们共同构成了阳坡村的“脱贫密码”,一年来累计增收100余万元,带动了阳坡村整村脱贫。

“在奔小康的路上绝不落下一个人”,这是冯维成来到阳坡村后,在支部会议上作动员时说出的第一句话,也是几位北航扶贫干部和全体北航人的共同的努力目标和心愿。两年多来,北航人脚踏实地,把扶贫“责任田”种成了“特色田”和“示范田”。以“北航坨坨”为代表的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方向,正指引着阳坡村村民奔向小康的大道。

编辑:宋超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8 月
01
07 月
31
07 月
30
07 月
30
07 月
30
07 月
30
07 月
30
07 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