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2023年12月12日第4884期(记者 赵艳国)报道:
2023年首届中小学飞行器设计仿真邀请赛在京举办
6省市选手在虚拟仿真环境中竞技
本报讯(记者 赵艳国)12月10日,首届中小学飞行器设计仿真邀请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该项赛事是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基础上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科技类竞赛。本次邀请赛共设置航空救援赛和协同对抗赛两个赛题,吸引了6个省市的40多所学校的选手参加。200余名选手在基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展竞赛。
据悉,首届中小学飞行器设计仿真邀请赛旨在创建科教融合的教育数字化新模式,提升青少年的报国情怀、系统观念、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强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探索大中小贯通培养的新模式。
北京市十一学校共有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邀请赛,学生们分别参加了初高中组的对抗赛和救援赛,其中高中组学生获得了救援赛三等奖。据该校通用技术和劳动教师张晋源介绍,这些参赛学生平时就对军事、模型、航空等方向的内容感兴趣。从接到邀请到参赛共有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师生共同设计训练和比赛方案,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练习对抗技巧,提升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救援赛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众多救援机型中,根据救援项目选取合适的机型,分配有限的资金,对路线和时间以及成本控制等都有考察,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张晋源认为,比赛让学生了解到了不一样的航空世界,直升机的用途不止于军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救援赛和对抗赛两个赛题中,北京市西城区椿树馆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刘钦洋选择了对抗赛。在比赛中,他和队友仔细商量了对抗战术,经过五轮激烈的比拼,最终遗憾无缘决赛。“我们的练习还不够充分,对键盘的熟悉度也没有那么高,导致了在比赛中发挥失常。”刘钦洋说这次比赛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航空学会执行秘书长周竞赛表示,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航空、产生兴趣、深入学习,最后投身航空事业,是航空科普和航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神圣使命。“此次大赛不仅加强了高校、学会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是在航空人才培养常态化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共有32支分别获得了了航空救援赛和协同对抗赛两个赛题的一二三等奖。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