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纪念林士谔先生诞辰110周年 北航原创话剧《永恒》上演

发布时间: 2023-12-18 / 点击数:

中国网2023年12月18日报道:

纪念林士谔先生诞辰110周年 北航原创话剧《永恒》上演

为纪念中国航空仪表技术与惯性技术的奠基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元老林士谔先生110周年诞辰暨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学校自主创作的大型历史人物传记类话剧《永恒》于12月15日、16日在北航晨兴音乐厅隆重上演。北航副校长邓怡,教务部、校团委、北航学院士谔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各学院的近1500余名师生观看演出。

《永恒》话剧是“北航脊梁”工程的校园文化艺术项目之一,由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于2015年首演,近8年面向全校师生公演8次。话剧根据北航建校元老林士谔先生的生平事迹创作,以林士谔先生三个阶段的人生经历为叙事主线。

林士谔先生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名北京航空学院)建校八大元老之一。他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博士毕业后,毅然重返祖国,担任北航飞机设备教研室室主任,创建我国第一个陀螺仪表及惯性导航研究室,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例新型液浮陀螺和动力调谐陀螺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的陀螺领域从无到有,被钱学森先生誉为“中国陀螺与惯性导航学科的鼻祖”。他有着对祖国永恒的热爱、对创新永恒的追求、对人民永恒的奉献。林士谔先生那一代北航人的创业精神和崇高品格一直在北航校园里、师生中广为流传,形成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呈现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动人画卷。

为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本次展演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丛林指导,以传统经典话剧形式进行全新编排,使剧本更具艺术性和历史真实性。通过连接历史与想象,纵览童年至老年,完整展现林士谔先生坚持“航空报国”的心路历程。

全校师生观众在观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林士谔先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为学科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创新精神以及为培养后辈而执着付出的奉献精神。不少观众沉浸在林士谔先生的动人事迹中,潸然泪下。演出结束,剧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学生演绎《永恒》话剧,塑造经典人物、传唱经典故事、成就经典作品,是对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来成立20年以来,始终传承以林士谔先生为代表的三代陀螺人“心怀祖国、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内核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陀螺精神。副校长邓怡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持续学习林士谔先生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背景介绍

《永恒》话剧故事脉络以林士谔先生三个阶段的人生经历为叙事主线:

一是对祖国永恒的热爱。1913年7月1日,林士谔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战火烧到上海。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林士谔亲眼目睹祖国被外敌侵略,战机呼啸从头顶飞过,遂立志“航空救国”,远赴重洋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林士谔努力钻研,创造性提出“高阶代数方程式的劈因解根法”,后被命名为“林氏法”(Lin’s Method),成为当时国际数学界唯一以中国人命名的数学方法。博士毕业后,林士谔毅然放弃待遇丰厚的工作,毅然重返祖国。

二是对创新永恒的追求。回国初期,物质极度匮乏,科研条件十分简陋。林士谔不惧艰难,没有教材就自己动手写,没有仪表传感器实验设备就自己动手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物资就找东西代替。1952年,作为北京航空学院建校八大元老之一,林士谔担任飞机设备教研室室主任,创建我国第一个陀螺仪表及惯性导航研究室,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例新型液浮陀螺和动力调谐陀螺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的陀螺领域从无到有,被钱学森先生誉为“中国陀螺与惯性导航学科的鼻祖”。

三是对人民永恒的奉献。林士谔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40年如一日扎根教学第一线,严谨治学,倾心育人,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建立了我过第一个惯性技术及导航设备博士点。他一生培养了如张启先院士、张有翼、毛剑琴等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大批科技骨干,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身为教育家,林士谔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永恒奉献于人民。

林士谔先生那一代北航人的创业精神和崇高品格一直在北航校园里、师生中广为流传,形成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呈现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动人画卷。

北航人永远不会忘记!

媒体链接: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5LiomDVV.html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