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札记:我的文艺复兴之旅

发布时间: 2025-05-06 / 点击数:

米兰札记:我的文艺复兴之旅

刘辰然

莱昂纳多校区的日与夜

当我第一次推开莱昂纳多校区那扇沉重的铜门时,我立刻被走廊里悬挂的达芬奇机械手稿所震撼。这些珍贵的手稿中,齿轮与人体解剖图奇妙地共处一室,它们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玻璃展柜里,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深度与科学的奥秘。

穿皮夹克的男生骑着滑板,轻巧地掠过中世纪的拱廊,他们的身影与古老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咖啡厅里飘出的浓郁的浓缩咖啡香与实验室中弥漫的焊锡味,在空气中交织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气息,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个充满学术氛围和现代活力的地方。

莱昂纳多校区教学楼

托马斯教授的电子设计课总是座无虚席。这个爱穿黑色衬衫的德国人,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教科书般精准的锁相环结构图。“注意这个反馈回路!”他突然提高嗓门,粉笔重重敲在相位方程上,惊醒了后排打盹的意大利男生。后来在实验室调试自适应滤波器时,Hamid教授笑眯眯地凑过来,变魔术般从白大褂里掏出小铁盒:“西西里杏仁饼,我太太今早刚烤的。”

电子电路设计课堂

学术论坛的跨界碰撞同样精彩。可持续发展峰会上,理工教授与奥运冠军同台:生物学家Antonella Viola用细胞分裂比喻碳中和进程,排球金牌得主Anna Danesi展示运动员如何用肌肉记忆践行环保。最有趣的当属前击剑运动员Margherita主持的圆桌讨论——她手持话筒的姿态仍像握着佩剑,把联合国专家的数据报告刺破成生动的故事。

而数字孪生会议则是另一番光景。196位学者在22个分会场掀起思维风暴:海洋工程专家演示如何用虚拟双胞胎驯服台风,医疗团队展示跳动在元宇宙中的心脏模型。当听到某位教授说“每个齿轮都在数字世界拥有镜像生命”时,我忽然想起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的示波器——现实与虚拟,何尝不是一组精密耦合的锁相环?

2024数字孪生国际会议

最难忘的是Bovisa校区的风洞实验室。当三层楼高的银色管道开始轰鸣,我的实验报告纸差点被气流卷走。企业导师Marco扶了扶金丝眼镜,指着数据屏上流动的曲线说:“去年法拉利车队就是在这里优化赛车尾翼。”我看着数值瀑布在屏幕上倾泻,忽然想起家乡的钱塘江大潮——原来科技的浪涛与自然的浪潮有着相似的澎湃节奏。

莱科校区留影纪念

友谊与成长的旅程

我的室友Tedi是个语言天才,总能用三种语言在赛车零件堆里穿梭自如。每周三晚上,我们会钻进校外的改装车库,对着那辆学生自制的方程式赛车较劲。Tedi负责发动机调校,我专攻控制电路优化。当示波器上的油门响应曲线终于平滑如丝时,这个阿尔巴尼亚大男孩突然从工具箱里掏出他奶奶寄来的蜂蜜核桃饼,甜腻的香气瞬间盖过了汽油味。

与中外留学生合影留念

我有幸结识了一位来自秘鲁的移民朋友——保罗(Paul),他的背景和热情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保罗是一名建筑系学生,但对中国文化和美食怀有浓厚的兴趣。有趣的是,尽管我出国前对烹饪知之甚少,但保罗的烹饪天赋却让我迅速改变了这一现状。保罗不仅精通秘鲁传统美食,如酸橘汁腌生鱼(Ceviche),还擅长制作意大利经典美食,例如香肠披萨(Pepperoni Pizza)。更为惊喜的是,他对中国菜肴也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观看了一些中国菜的烹饪短视频后,保罗不仅自己尝试制作葱爆牛肉和土豆肉丝,还耐心地教我掌握这些菜肴的烹饪技巧。这一过程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烹饪的兴趣。这种跨文化的烹饪体验,让我对探索更多美食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莱科湖边的跑步是我的充电时刻。十二月的寒风里,开题报告的压力像块大石头压在肩头。但每当跑过那座十九世纪的石拱桥,看天鹅在薄雾中划开琉璃色的水面,对岸雪山倒映在湖心像未写完的公式,呼吸间就重新充满了勇气。

意大利美丽的莱科湖

异域的探索与共鸣

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二月底,我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米兰理工大学的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实验工作中。与此同时,尽管我身在国外,但我也没有忽视国内的学术任务,特别是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网络与国内的导师和同学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两边的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

尽管时间安排非常紧张,我还是设法在两个周末抽出了宝贵的时间,去体验和探索米兰这座充满艺术气息、时尚与文化交织的城市的独特魅力。无论是漫步在历史悠久的街道上,还是参观那些世界级的艺术展览,亦或是品尝当地美食,这些短暂的闲暇时光都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

左图:万圣节派对托举南瓜灯右图:米兰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站在斯福尔扎城堡的大门前,我仿佛穿越回了1450年。那时的斯福尔扎伯爵将这里重建为一座宏伟的城堡。方形的平面布局,四周环绕着高墙,绿意盎然的大公园点缀其间,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城堡的雄伟与静谧。踏入城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珍贵的艺术品。从精美的雕刻到古典的家具,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图书馆更是让我惊喜,1500份珍贵的手稿安静地等待着人们的探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雕刻馆。这里收藏了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杰作。站在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每一刀、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与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左图:斯福尔扎城堡右图:米兰美术馆

从圣诞节到元旦后,共有两周的假期,我把行程安排得很满,领略了异域风情。

温州籍华人同学Leo邀请我去他的家乡——威尼斯。威尼斯的水巷比明信片上更鲜活生动,Leo划着自家小艇带我穿过菜市场河道,船头不时撞开漂浮的洋蓟。“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去中国的!”他突然用温州话大喊,惊得桥洞下的鸽子扑棱棱飞起。贡多拉船夫唱起《我的太阳》时,圣马可广场的钟声正好敲响,东方与西方的回响在水面上轻轻相拥。

左图:威尼斯海岛 右图:威尼斯的贡多拉

回国那天,Tedi送我块亲手焊的米兰地图电路板,Paul往行李箱塞进整块帕尔马干酪和巧克力。我想起每天早晨给我们送上祝福的河边老爷爷,飞奔过去,递给他一条毛毯和一盒枸杞子。飞机冲破云层时,我看见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在阳光下闪烁,忽然明白这150天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让不同文化产生共鸣的奇妙能力——就像锁相环里精准同步的频率,永远在记忆深处稳定跳动。

米兰街头掠影

(作者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研究生,曾于2024秋季学期赴米兰理工大学交换学习)

(审核:白琳)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