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生生不息,大爱为生命续航。近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1级香港籍本科生曾子函成为近19年来北航第12位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
勇敢笃定:这是十万分之一的希望
2023年12月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曾子函安静地躺在床上,血液从左臂被缓缓采集出来,进行体外循环,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后,从右臂输血管输回体内,而被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将给另一个生命带去新的希望。
对于大多数白血病患者而言,移植造血干细胞是唯一能治愈的方式,而对于非血缘关系人群来说,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幸运的背后,是爱与温暖在流淌。
学校、学院领导,辅导员、同学好友等来到采集室慰问了这个勇敢善良的男孩,为他送去祝福的鲜花和温暖的鼓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邓怡,市区红十字会有关领导,街道相关领导,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领导、辅导员,同学好友等看望曾子函
市红会捐献服务中心副主任谭奕为曾子函颁发荣誉证书,区红会副会长夏阳为曾子函颁发荣誉纪念品
热心公益:爱心的种子早已种下
曾子函说:“ 入库的时候也没有多想,支持公益事业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曾子函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故事,其实是他一直以来热心公益的延续。2022年10月,曾子函前来校医院,进行他人生中的第三次献血。看到墙上张贴的可以入库的消息,便没有犹豫地加入了。
曾子函已先后参与过三次献血活动
接到配型成功电话时,曾子函感到很惊喜,他没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可以拯救别人的生命。尽管家人们都为他的身体担心,他还是毅然地前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 每一天看着同一层楼的白血病、骨髓瘤的病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曾子函说。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但是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却非常不容易,很多人都要从非血缘关系的意愿捐献者中去寻找,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国累计捐献造血干细胞16705例,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
全面发展:做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
离开香港,来到北航求学的三年里,曾子函在科研、学生工作上取得一系列突破,发展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在北航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加入了服务机器人实验室,在陈殿生老师、马骏林同学的带领下,发表SCI论文一篇。
All‑Fabric Bi‑directional Actuators for Multi‑joint Assistance of Upper Limb——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
曾子函待人积极热情,连续两年担任小班班长,参与组织了学院搬迁、期末经验分享、秋游等工作,把热心与责任心带到工作里,用百分百的认真服务同学,这是他一直践行的信念。
参与组织大班同学搬迁 为小班秋游活动制定计划
学习之余,曾子函爱好广泛,喜欢参与志愿公益服务,听音乐,尤其喜欢摄影。
左一:曾子函担任地铁站志愿者,右一、二:曾子函担任防疫志愿者
曾子函在摄影
曾子函在医院的摄影作品
曾子函成为19年来北航第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让我们跟随这些善良、优秀的北航人的步伐,延续大爱,传递希望。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