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斗】田若辰:如星辰般闪耀

发布时间: 2025-04-27 / 点击数:

他是师长口中的模范学子、同窗心中的榜样标杆,荣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他是心怀热忱的“多面手”,作为北航优秀学生兼职辅导员,努力成为同学们的护航者和领路人;他带领学生党员赴扶贫县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又将微党课的火种播撒在革命老区;他如星辰般点亮公益之路,联合北京地铁创建首个“青年志愿服务驿站”;他以专业素养和饱满热情志愿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2022级博士生田若辰。

帮扶引领,心系学生

在本科四年级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成长,田若辰毅然选择投身辅导员工作,他深信,“那些曾经自己遇到过的坎坷,如今可以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明灯。”三年半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中,他努力护航同学们的成长,做他们的好朋友、领航员。他不断拓展学业支持与发展体系,用底线思维托举安全,以高线追求激活可能,更通过百余场特色文体活动为同学们的青春画卷添彩。带领班级荣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高校示范学生基层组织(班级)”荣誉称号。

本科毕业后,田若辰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他加入钱政教授课题组,参与量子电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制项目研究,并将个人科研心得通过多种形式与同学们分享。他还担任大一新生《启航学堂》专业认知课程讲师和信息大类导论课《仪器科学概览》助教,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探索和专业前沿相结合,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科学规划学业发展目标。

作为辅导员的田若辰,同时也担任2117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打造党建品牌,不仅连续两年斩获校级党建创新项目立项(含一项重点项目),更带领学生党员将微党课讲台延伸到延安革命老区,用脚步丈量山西省中阳县阳坡村等地,在“红色1+1”共建中实现了从“课堂思政”到“大地思政”的育人升华。

他作为学院本科团学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始终践行“服务同学、锻炼自我、共同成长”的初心,以“愿者有其位,能者有其为”为宗旨,为学生构建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定期为团学骨干举办专题培训沙龙,采用案例研讨、互动交流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提升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宣传水平。积极推行“青苗计划”,迄今已培养选拔出4名优秀学生成长为兼职辅导员或半脱产学生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田若辰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航优秀学生兼职辅导员奖学金特等奖等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生骨干的使命担当。

肩挑数职 扎根校园

“要做就要做好,敢想才能敢为”是田若辰的行动信条。在先后负责的十余项重点工作中,田若辰始终认真负责,联合北京地铁创新打造首个“青年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构建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助力学院实践团队斩获突破性成果,推动学院荣获北航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田若辰带领团队在多个重要赛事中屡创佳绩,荣获北航社会实践二等奖,成功入选校级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并获评“最佳实践队伍”称号;在“冯如杯”红色旅游赛道中勇夺银奖,更在首都挑战杯“青绘京彩”项目中斩获专项银奖,展现了卓越的团队实力。

作为学院公众号运营负责人,田若辰设计构建“七大宣传矩阵”和“四季视觉体系”,累计推出优质推文200余篇。参与打造学院首个文化创意品牌“永恒”,主持包括20周年院庆纪念画册在内的十余项视觉设计工作。

田若辰深知,新时代的青年既要展现出治学的严谨与专注,又要彰显出沟通的智慧与魅力。他和招生组深入齐鲁大地开展招生宣传活动,作为重点地市负责人,为高三学子详细介绍北航的学术优势和专业设置,鼓励学子们积极投身到空天报国的事业中。在2023级学生军训期间,他作为军训团带队干部,坚守岗位,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们克服酷暑与疲惫,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他也先后获得“北航优秀学生干部”“军训团优秀带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保持热爱 面向世界

田若辰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志愿精神融入青春血脉。作为新时代北航青年,他先后投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在完成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之外,他更积极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中,作为海淀区图书馆“换书大集”活动的志愿者,他细致周到地维持现场秩序,助力书香传递。担任北京动物园科普讲解员时,他通过生动有趣的鸟类知识讲解,既拓宽了游客的视野,也增强了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每一个服务岗位上,他都以特有的热情和笑容传递着能量,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风采。凭借突出的志愿服务表现,田若辰荣获“北航优秀志愿者”称号,在“志愿北京”平台累计服务时长逾1300小时,这份坚持与付出,正是青春最美的注脚。

(素材来源: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