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顺利完成“月宫365”实验第三阶段的任务,“月宫一号”的志愿者们在“月宫”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包饺子、吃年夜饭、做游戏、视频连线、看春晚……“月宫”过大年不简单。“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带领整个课题组的师生在舱外陪伴,部分媒体记者也前往探访,与志愿者们一起度过了别样的温馨除夕。2月15日除夕当晚,《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发布题为“号外号外!这些师生的除夕竟在“月宫”里过,...
《科技日报》2018年1月29日报道:“月宫365”实验再换班 舱内驻留200天创世界纪录足不出舱,他们已经率先体验了太空基地的生活。1月26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以来,第二组4名志愿者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月宫一号”的系统闭合度与运行时间也达到国际最...
《人民日报》2018年1月31日报道:“医工整合联盟”在北航成立本报北京1月30日电 (赵婀娜、刘俊秀)“医工整合联盟”日前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起成立,联合了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排名前40的知名高校,全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中科院、军科院、信通院等国内顶级从事医工交叉的科研院所,以及40家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等。“医工整合联盟”的成立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创新医工整合新机...
2018年1月2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每年我国进口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的支出达上千亿元,专家呼吁医工整合——医学和工程科技不能跑在两条轨道上记者赵秀红 本报北京1月29日讯(记者赵秀红)“医生懂医,但是不会做设备;工科的人会做设备但是不懂医。每年我国进口医疗设备、器械、耗材的支出达上千亿元,医工整合是中国医疗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发展中国自己的创新医疗设备和产品。”今天...
《光明日报》1月27日教科文新闻8版以专题形式报道“月宫365”创世界纪录,共三篇文章:志愿者在“月球”生活200天后“重返”地球——“月宫365”创世界纪录志愿者在舱内收集数据 “月宫365”实验工作人员供图1月26日,一组志愿者和二组志愿者在舱内向外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在月球长期生存,在火星种出第一颗土豆,在小王子的星球种出玫瑰,在广袤的沙漠、茫茫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