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21年9月5日报道:立志做中国的“霍金”!体重18公斤北航新生到校报到“我想不出退缩的理由”……邢益凡6个月大时患上渐冻症,如今18岁的他,只有18公斤重。因为患病,邢益凡最大运动能力只能独坐,无法用一只手完成翻书,头也不能转动。上课、做题时他只能用下巴撑在桌上支着头。今年高考,邢益凡以645分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他立志要做中国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9月3日报道:这位特殊的北航新生背后,一支医疗团队用爱在努力!2021年9月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罕见病中心-神经肌肉病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儿——患有严重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吉林男孩小凡。小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2021级新生,也是北大医院儿科神经肌肉病团队成立初期最早接诊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儿之一。2004年3月,辗转了多家医院、才6个月的小凡首次因“自幼肌无力、运动发育落后...
新京报2021年9月3日报道:北大医院专家与北航联手:托起罕见病学子“航天梦”北大医院组织的会诊中,父母托着小凡的头,帮他减少脊椎压力。9月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罕见病中心-神经肌肉病多学科综合诊疗(MDT)门诊,来自多个科室的专家为“老患者”小凡展开联合义诊,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小凡患有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身软无力,却从未放弃学习,他一直有个“航天梦”。18年来,在父母的陪伴下...
工信部网站2021年8月31日报道:《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北航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在线全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程群峰教授课题组在仿生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Stiff and tough PDMS-MMT layered nanocomposites visualized by AIE luminogens”,彭景淞博士为第一作者,程群峰教授和唐本忠院士为通讯作者,北航化学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这种基于AIE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9月1日报道: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教育新基建”将带来哪些改变?本报记者 叶 子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善瑞小学的孩子们正利用“空中智慧课堂”和利民路小学的音乐老师进行同步课堂学习。陈洁摄(人民图片)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世界智能科技展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图为参观者体验无人机VR智慧教学系统。孙凡越摄(新华社发)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