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2017年5月11日报道我校“月宫365”计划: China’s lunar ambitions move step closer with simulated ‘space cabin’– media The volunteer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
《中国青年报》2017年5月10日报道我校校友: 刘萧磊:选择航天就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定制一场说走就走的“太空之旅”从“下单”到成行最短需要多久?以前,可能至少需要等一到两年甚至更久,但现在,只需要261天。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三星
《国际财经时报》2017年5月12日报道我校“月宫365”计划: China Moon Mission Moves To Fake Lunar Space Colony To Prepare Astronauts Chinese students are living in a space colony simulation for the next year as
《新京报》2017年5月12日报道: 8人接力密室生存 入住北航“月宫一号”一整年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昨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名的“月宫一号”实验室再次启程,开始名为“月宫365计划”的实验。“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
北航新闻网5月12日电(通讯员 王佳发 钟俏莹) 5月10日,“艺韵新风——冯正梁水彩画展”在沙河校区艺文空间开展。展览由北航高研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主办,共展出美藉华人艺术家冯正梁教授近年来创作的60余幅水彩风景佳作,该展览曾于4月17日至30日在北航艺术馆展出,受到校内外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冯正梁先生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
《科技日报》2017年5月11日头版头条报道: 365天,在封闭的“月宫一号”里如何生活 本报记者 操秀英 10日上午,在和校长老师合影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刘慧和其他三名学生一起步入了“月宫一号”实验舱。在这个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的密闭空间,为期一年的“月宫365”计划正式开启。这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未来载人深空
《光明日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再启程: 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再启程 8名学生“宇航员”开始365天密闭舱室生活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姚晓丹)如果要长期作业探索广袤深空、漫漫沙漠甚至幽闭的水下,需要前期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时隔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ldquo
《CHINA DAILY》2017年5月11日头版报道: Two teams face plants, worms, year of inner space China started a yearlong experiment on Wednesday using an airtight advanced life-support system to house eight
《北京青年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 北航8名志愿者将入驻“月宫一号”一年 在密闭舱构建太空“微型生物圈”系统 助力深空探索 本报讯(记者 王晓芸)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昨天上午,北航著名的实验室“月宫一号”再次启程,8名志愿者正式入舱进行为期365天的实验。这是继北航2014年5月成功完成105天我国
《北京日报》2017年5月11日报道: 北航开启“月宫365”大挑战 8人分两批入住“月宫一号” 密闭生存最长时间将达200天 本报记者 任敏 在密闭的空间,您能呆多长时间?昨天上午,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西侧的“月宫一号”开舱迎客,来自该校的8名学生志愿者开始挑战“密室生存”。未来365天,他们
共有 26,02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03 页 当前第 1,99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