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7月29日电(通讯员 陆俊旭)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耿立升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奇特强子态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预测了一种全新的奇特强子态———三体强子分子态。这一理论发现为深入探索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本质以及强子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崭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以“Implic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Bound State on the Nature
北航新闻网7月29日电(通讯员 王丹)日前,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王党校教授团队在高分辨率触觉显示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针对现有触觉显示装置在呈现复杂触觉图案或精细纹理方面的局限,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倒金字塔结构微流体网络的高空间分辨率触觉显示系统。相关成果以“A Multi-Layer Stacked Microfluidic Tactile Display With High
北航新闻网7月28日电(通讯员 蔡雪宜)7月21日至23日,由北航国新院绿色光子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绿色光子国际会议(Sustainable Photonics Conference,SPC 2025)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光子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十余家行业优质企业联袂参会,共探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光子学技术前沿进展与创新应用。 大会开幕式上,IEEE光子学协会全球主席
北航新闻网7月28日电(通讯员 郑晓)7月20日至24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与珠海校区举行。 本次竞赛参赛队伍来自全国各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中成绩优异的共120个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队伍由物理学院郑晓老师担任领队,队员包括2023级本科生冯罗宽、黄雨丰、王冠喆、郑奕帆,以及指导教师严琪琪、郑晓、董国波、陈彦
北京卫视纪实科教频道2025年7月27日《科普中国·直击最前沿》栏目播出: 让机械长出“生命的翅膀”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自然界中,蜂鸟堪称飞行界的芭蕾舞者——它们不仅能以每秒80次的速度拍打翅膀,还能在空中悬停、倒飞、甚至360°旋转。 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学家们让机械也长出了"生命的翅膀",造出了一只足以以假乱真的"仿生蜂鸟"。 千年梦想:人类为何痴迷扑翼飞行? 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制造
《北京日报》2025年7月27日第4版光影叙事整版报道我校社会实践队事迹: 拥抱田野 青春守望 记者 和冠欣 炎炎夏日,山东文登大水泊镇的乡野间郁郁葱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漫步绿色海洋,以田野调查、环保实践的方式,力图了解乡村、改善乡村 盛夏七月,阳光火辣辣地泼洒在山东半岛东侧的丘陵地带,在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郁郁葱葱的庄稼和各色植被为大地披上一层绿油油的毯子,上百个小山村不规则地分布在山野
北航新闻网7月26日电(通讯员 靳雪莲)为落实学校数智赋能工作要求,统筹资源配置,丰富数智应用,以数智赋能提升管理效能,人力资源部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协同,先行先试,本年度首次推出职称评审数智填报系统,实现教学、科研等多个信息系统协同融合,填报数据自动抓取,审批流程电子化签批,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本年度职称评审全过程无纸化率90%。为进一步优化数智申报业务流程,7月25日上午,人力资源部
北航新闻网7月25日电(通讯员 高磊)7月10日至15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北航机器人队历经18天高强度备赛和6天激烈鏖战,从全国100余所高校队伍3500余人中脱颖而出,以全胜战绩挺进16强,最终斩获主赛道和仿生足式赛道2项全国一等奖,并荣膺赛事最佳设计奖,创下单项赛事历史最佳战绩。至此,北航机器人队实现连续六年勇夺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持续领跑
北航新闻网7月25日电(通讯员 高磊)7月17日上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学辉率队到访北航机械学院,开展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专题调研。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熊勇、科技发展部副部长吴传伟、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马晓伟,北航机械学院党委书记从保强、软件学院副院长谭火彬、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助理王振、北航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教授陶永、校学生中心代表唐珏参与座谈。 从保强对张学辉
北航新闻网7月25日电(航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5年度十大工程技术难题”榜单,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院士领衔提出,李洋副教授与尚耀星教授执笔撰写的《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凭借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紧迫性与技术前沿性,成为了空天领域唯一入选这一国家级权威榜单的提案。 随着我国大飞机的规模化运营和各类飞行平台不断发展,机载能源与热管理已成为飞机平台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
| 共有 26,49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50 页 当前第 7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