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诉求秒响应 急难愁盼变暖心——总务部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 2025-07-08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7月8日电(通讯员 李澜 记者 王晴)一个晾衣杆晒出学子的“小确幸”,一株圆柏花粉治理透出背后的“大关怀”,一个小程序化解了十载“报修痛”...... 自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总务部刀刃向内转作风、创新机制提效能,将“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围绕这些关乎师生衣食住行的“关键小事”,将“急难愁盼清单”转化为“幸福满意清单”,以学促干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用实际行动书写“民生答卷”。

破难题——把困扰师生的“烦心事”办成“省心事”

曾经,师生面对漏水的水龙头、昏暗的灯泡、摇晃的桌椅,常陷于报修焦虑:“通过什么渠道报修?多久能修好?”传统的报修方式响应周期长,从报修到完成动辄48小时乃至更久,不知找谁修、修得慢、修不好是主要问题。曾经在总务部的Ihome诉求清单上,20%是学生报修的相关诉求。

2024年4月,学校上线了“随手拍”在线报修系统。师生只需打开小程序,拍照、提交,30分钟内响应,24小时承诺办结。从师傅接单到维修完成到服务评价在线全程可追踪,实现服务闭环管理,且每月的报修服务完成效率与物业服务考评挂钩。系统上线一年以来,Ihome平台诉求量下降30%,“随手拍”使用率占据报修总量的60%以上。 99%的24小时内维修完成率、98.5%的师生满意率,学生在回复中点赞道:“随手拍”系统真方便,效率高,昨天反映实验七窗户关不上问题,很快楼管和师傅过来处理好了,为学校的高效服务点赞!”

今年3月,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总务部总结分析近一年的服务数据,结合师生畅通意见收集渠道的呼声,推出了升级版“随手拍+”。在两校区教室、卫生间、电梯、场馆、超市等重点服务区域张贴专用二维码,新增问询、诉求功能,建立结合服务场景的诉求反馈体系,48小时响应闭环,将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师生每一处所需。

解民忧——用扎实行动温暖校园每个角落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总务部坚持开门教育,多渠道征集师生关于后勤服务的意见建议。校领导组织召开后勤服务学生座谈会,总务部相关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常态化走访院系开展座谈交流,并以Ihome、“随手拍”诉求平台的意见建议为牵引,统筹力量着力推动共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通过院系意见反馈函、公众号推送等形式主动回应师生关切。

初春,圆柏花粉集中爆发,“过敏人群连呼吸都痛”。总务部闻令而动,急事急办:统筹两校区绿化力量,每天早晚两次重点区域湿化作业;携手学工部发布花粉防护指南,线上线下联动筑起“健康屏障”。师生感叹:“没想到‘打喷嚏’的事,学校也这么上心!”

大运村宿舍因历史局限,晾衣空间严重不足,“公共区域拉绳”既碍观瞻更存隐患。总务部深入调研,精准选址,统筹园区物业服务单位增设200余米专业晾衣杆。学子们晒着暖阳的被子,更晒出了幸福感:“再也不用为晾衣发愁了,看着晾衣架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子,莫名有种集体生活的温暖感!”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汽车桩被占”的师生高频吐槽,总务部跨部门联动属地街道、安保部门与新能源企业,新建两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增加150个智能充电口,增设学院路校区电动汽车专用停车场。曾经紧张的充电桩前,如今秩序井然,师生通勤再无“里程焦虑”,同学们纷纷反馈,感谢学校的贴心举措!

建机制——让师生成为校园治理的主人

学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物业服务监管考评体系,通过完善《物业服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用制度保障给师生赋权,通过院系评价、师生协管队伍监管、诉求考核和师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价机制,将监管考评的50%打分权交给师生,让师生成为物业服务监督的主体。

某个深夜,师生协管队伍里的一名学生途径绿园发现管道漏水,第一时间在物业协管群发送信息,物业维修队迅速响应解决。学生在群内由衷点赞响应速度,物业感谢学生的及时发现。“月光下的守望相助” ——这张温暖的群聊截图,成为师生共治、双向奔赴的最佳写照,也正是作风建设孕育的情感暖流。

从“随手拍”的快响应到师生共治的深融合,从破解“呼吸之痛”到疏通“充电之困”,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背后,是学校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双手解决问题的初心。作风建设没有终点,服务师生永不止步。当每声诉求都被珍视为改进的契机,每次点赞都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就在这细水长流的服务日常里扎下了根。总务人将继续把师生的满意当作尺子,用心用情答好服务育人的新答卷,为师生营造更温暖、更舒心的北航家园。

(审核:邹煜良)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