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7月9日电(通讯员 邸琳子)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推进虚拟教研室内涵式发展,7月8-9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北京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参加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到会指导并讲话。北航副校长吴江浩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人才培养“四强模式”和以虚拟教研室为牵引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在致辞中指出要持续深化AI赋能教育教学,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大会报告环节,特邀三位教育领域专家作主旨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组长杨宗凯教授以“智能时代的虚拟教研室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现状与成效,面向智能时代和“四个未来”,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虚拟教研室建设,对智慧教研的推动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以“深化科教融合,践行协同育人”为题,聚焦电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分享了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在打造实施国家电磁领域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策源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冯晓云教授以“从学科交叉到校际交融——构建跨高校课程创新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为题,聚焦“问题导向、项目牵引”的跨学科课程创新,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共同体的方法体系与实践路径。

分会场环节,聚焦“产学研融合”“跨学科”“跨地域”“新形态”四大领域,共设置“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多维度助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质量发展”“跨域跨校跨学科,共创微专业教研新形态”“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举措”“跨地域联通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赛教相长——以学科竞赛促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构建数字教学新生态——智慧教研的协同创新”8个主题分会场,吸引全国近300个虚拟教研室参与研讨。与会嘉宾通过专题报告、互动讨论等形式,分享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大会设置特色实践环节。一是航天员面对面活动。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桂海潮教授做“知行合一航天报国”分享会,共同感悟载人航天精神。二是现场实地观摩。参会教师赴“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和航空航天博物馆实地考察,了解尖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化,感受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探索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此外,会议同期举办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题成果展,精心遴选25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展示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领域相关的实践成果。

北京站交流会的召开,标志着本年度虚拟教研室系列典型示范交流会收官。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重要举措。今后,也将继续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发挥典型项目的辐射效应,不断推动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审核:钱政)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