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31日电(通讯员 胡晏铭)10月24日,由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CASS)主办的国际集成电路与系统研讨会(ISICAS)秋季学校(北京)在北航集成电路学院举行。本届ISICAS由上海交通大学Yongfu Li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巍胜教授、西湖大学Mohd Sawan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赛副教授和张和副教授共同担任北京秋季学校分会主席。
在本次秋季学校的开幕环节,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胡远奇教授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辞。他首先向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秋季学校以“下一代AI芯片”为主题,特邀四位知名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旨在为参会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视角。
东南大学蔡浩教授系统剖析了实现高可靠性、高密度MRAM(磁随机存取存储器)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展示了从器件层面到系统层面的协同设计方法。他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设计技术协同优化框架平衡性能、密度与良率,以及稳定可靠的电源与访问电路设计方案。在计算范式方面,蔡浩进一步对比了数字、模拟及混合模式存内计算在精度、能效与面积上的权衡,并介绍了基于压控MRAM的伊辛机如何为组合优化问题提供高效的硬件求解途径,为新一代计算架构提供创新思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Deepu John助理教授从硬件友好型AI模型的设计角度,系统阐述了包括结构化剪枝、低比特量化、低秩近似及知识蒸馏在内的多种轻量化技术。他特别分析了不同压缩技术在硬件部署中的实际代价与收益,并介绍了动态深度、宽度及参数化网络如何实现“按需计算”,有效提升推理能效。这些方法为构建算法-硬件协同优化的智能计算系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用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邹桉副教授从实时计算的任务需求出发,深入解析了GPU与专用加速器在并行架构、内存层次与计算单元设计上的特点与局限。他重点探讨了在动态与不确定负载下,如何通过硬件感知的静态与动态任务调度策略,保障关键任务的时序确定性。报告为在复杂异构平台上实现高效率、高确定性的并行处理提供了从架构到调度算法的系统级见解。越南国立大学Duy-Hieu Bui助理教授完整演示了基于开源EDA工具与IHP SG13G2工艺设计套件的芯片设计全流程。内容覆盖传统模拟/混合信号设计方法,以及使用OpenROAD实现从RTL到GDSII的自动数字设计流程。他特别引入了“Code-a-Chip”这一创新概念,通过可交互、可重复执行的设计笔记本来封装设计流程,显著提升了芯片设计的透明度与复现性,为快速、开放的芯片创新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活动现场交流氛围浓厚,学员们围绕报告内容积极提问,涉及技术原理、实现路径与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专家对提问给予了专业而详尽的解答,深入的交流使学员们受益匪浅:既澄清了研究中的具体疑惑,又拓宽了学术视野,对前沿技术形成了更系统的认识。通过与专家的直接对话,学员们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科研热情,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本次IEEE CASS主办的“下一代AI芯片”北京秋季学校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活动系统梳理了从新型存算技术、算法-硬件协同到异构计算等关键技术路径,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为领域内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突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审核:高静)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