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与研究暨第九届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研讨会在北航召开

发布时间: 2025-11-19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1月19日电(通讯员 杨涵 孙梦颖)11月1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高教学会研究生思政课研究会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数智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与研究暨第九届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研讨会在学院路校区九号楼814会议室举行。来自京内外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会议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主持。在致辞环节,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王韶兴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尤洋教授、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刘劲杨教授和北京高教学会研究生思政课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东松教授分别致辞,他们指出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思政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要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与吸引力,并强调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教学的守正创新。他们鼓励与会学者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对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等内容的研究与教学。

与会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机遇与挑战、行业类高校自然辩证法特色教学实践、教材教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教授分析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阶梯式发展”概念的重要意义。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谢瑜教授分享了自然辩证法教学教法的思考。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教授谈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采用新技术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的同时也要坚持课程的思政目标。北京科技大学毕丞副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正清副教授分别探讨了线上教学在互动浅层化、情感温度缺失、小组协作效率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公平性缺失、监督缺位、责任不明等伦理风险。首都师范大学樊姗姗副教授重审了卢卡奇“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回应了学界一个学术争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立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王巍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科大“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数智赋能地质行业特色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创新的典型做法。北京农学院张子睿副教授分享了该校通过将学术演讲能力培养嵌入自然辩证法课程、模拟学术会议答辩流程来锻炼学生临场反应与逻辑思辨能力的教学尝试。

在自由发言环节,多位教师分享了利用校本优势作出课程特色的做法和对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与管理的审思,以及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娜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再次强调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鲜明政治性、深厚学理性与强烈现实性的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思政课本质属性;倡议建立京津冀自然辩证法虚拟教研中心,推动优质课程资源、行业特色案例与师资力量共享,组织常态化教学工作坊,探索跨校授课、联合教研等形式,提升课程整体建设水平与社会影响力。

会议强化了与会人员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的理解,搭建了教学经验交流、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平台,对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审核:赵义良)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