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8月21日电(航宣)8月16日至19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现场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北航“航空发动机设计”马艳红教师团队、“机械原理”于靖军教师团队荣获一等奖,“刑事诉讼法”初殿清教师团队荣获二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四,创造全国赛北航历史最好成绩。

马艳红教师团队获产教融合部属高校组一等奖

于靖军教师团队获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

初殿清教师团队获新文科正高组二等奖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促进高校教师创新发展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巨大的赛事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了教学改革风向标的作用,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引擎、促进教师交流的纽带、展示育人风采的舞台。北航将教学竞赛作为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激励教师投身教学学术研究,推动教师探索教学创新实践,实现教赛相长、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形成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矢志育人的生态氛围。

本届大赛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共设32个赛区,覆盖所有本科高校及学科门类,12.7万名教师参加校赛,3.4万名教师参加省赛,588门课程的2253名教师入围全国赛,参与规模居历届赛事之首。经专家评审,88个教师(团队)获一等奖、205个教师(团队)获二等奖、295个教师(团队)获三等奖。

北航高度重视赛事组织与种子培育工作,2024年7月起,教务部前置启动了校赛方案设计,并陆续开展培训预热、潜力教师挖掘、预报名动员等工作,到2025年8月国赛现场决赛,历时13个月。教师申报阶段,广泛深度动员、组织多场专题培训指导,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审和材料打磨阶段,优化选拔机制,组建专家团队,通过集体打磨、分赛道打磨、多轮次、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并全程开放全校教师观摩,帮助教师提高参赛竞争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附:获奖主讲教师及所在课程团队简介
航空发动机设计

主讲教师:马艳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教授/博导,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某重点型号发动机整机结构副总设计师,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负责人。建设并主讲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和最佳教案奖等。
课程介绍
“航空发动机设计”课程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核心课,是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创新设计发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实践课。课程以铸强劲“中国心”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打通校企壁垒、凿通学科边界、互通校企师资等“六通”,转化产业“真任务”、引入设计“真案例”、模拟研发“真环境”,双师指导“真实践”,实现产教任务融合、资源融汇、团队融聚,创建产教“三融六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育具有家国责任担当、系统创新能力和领军领导潜质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人才。学生系统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显著提升,成果辐射相关专业高校及产业,起辐射推广作用。
课程团队

团队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校企共建先进航空发动机联合设计团队和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联合出版教材、专著各4本、团队获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
机械原理

主讲教师:于靖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育教学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等。主讲”机械原理”、”机械原理及设计”和”机器人学基础”等核心课程,主编及编著《机械原理》、《机械原理与设计》、《机器人学基础》、《机器人机构学基础》和《机器人机构学的数学基础》等教材10余部。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人机构学和现代设备创新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15项。
课程介绍
“机械原理”课程是面向机械工程等多个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由张启先院士于1952年创建。经过70多年(前30年的“筑基”、中间20年的“固本”和近20余年的“提质”)的不断建设,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与线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近年来,面向新工科人才需求,开展教学创新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针对高阶思维跃迁难、综合能力提升难和价值塑造引导难等教学痛点,提出了“脑-手-心”三位一体,双轮驱动、四“方”传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科研产思教深度融合,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库;数智与项目双轮驱动、四“方”(访-防-仿-坊)传动,开展了混合式、研究型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4项。
课程团队

于靖军教授 郭卫东教授 赵宏哲副教授 王玉亮教授
机械原理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2人,老中青相结合。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名)、国家级科技人才(6名)等。团队先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2017)、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0)、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1)等荣誉。
刑事诉讼法

主讲教师:初殿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委员,北航青年教学名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审专家。主讲本科生课程《刑事诉讼法》《追缴没收法》《证据法学》,研究生课程《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实务》。获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北航青年教学名师,北航优秀共产党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作为核心成员参加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多项,教改成果论文发表于《中国大学教学》等核心期刊。
课程介绍
“刑事诉讼法”课程是北航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法学”的必修课。近八年,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持“德法兼修、协同融创、知行合一”的创新理念,逐渐形成“三建三跃、通途进阶”的创新思路:建原理体系之桥,助推学习从基础知识向交叉前沿跃迁;建多维沉浸之境,促进能力从理论研习向实践运用跨跃;建众力协同之场,引导情怀从个人前景向法治兴邦跃升。从内容、方法、价值三个层面,回应新文科人才培养内涵,并以数智技术增效课程改革创新,助力学生发展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
课程团队

初殿清教授 吉冠浩副教授 裴炜教授 李游副教授
课程团队成员均为法学专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并致力教改探索的一线教师,包括国家级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获得者、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示范课程主讲人等。
(素材来源:教务部)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