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9月23日电(通讯员 齐建立 曲韵 宋树洋 李思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联合组建的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于9月1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专场报告会。本次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物理学院承办。6位来自北京市各行各业的百姓宣讲员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丰台区宛平街道社区工作者郑然讲述了爷爷郑福来73年如一日在卢沟桥上义务讲解抗战故事的感人事迹。她已接过爷爷的“接力棒”,让“一座卢沟桥,守护一辈子”的誓言继续传承。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小南以《铁骨铮铮 镕铸辉煌》为题,揭秘了石景山炼铁厂工人以“技术性抗战”方式对抗日军资源掠夺的壮举,展现了中国工人群体的智慧与勇气。顺义区焦庄户村民马成用地道的乡音揭开家乡“地下长城”的神秘面纱,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凭借地道网顽强抗敌的历史图景。海淀区苏家坨镇干部郑凯雯生动讲述法国医生贝熙叶骑行崎岖山路为根据地运送药品的事迹,这条自行车“驼峰航线”传递着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定情谊。北京首开集团亿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员工罗通带来了英雄母子马本斋与马母的悲壮故事,展现了回民支队在家国大义面前的铮铮铁骨。门头沟区委党校教师张董通过重编和传唱《挺进军歌》,再现了萧克将军率领冀热察挺进军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

报告会特别设置了“向英烈和先辈致敬”环节,通过AI技术让英烈“穿越”见到今日繁荣昌盛的祖国,深刻诠释了“我若记得,你便活着”的精神传承。随后,门头沟区委党校教师张董带领全场师生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战歌,唱出了北航学子“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唱出了“航空报国”的青春志向,唱出了“强国有我”的爱国豪情。激昂嘹亮的歌声响彻会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炽热的爱国情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座谈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如何在新时期传承抗战精神”“青年如何践行爱国信仰”等话题与宣讲员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航空报国、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这场宣讲会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孕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深刻昭示:中华民族是打不垮、压不倒的伟大民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回望北航的创建与发展,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传承。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迫切的国防需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运而生。这所高等学府的诞生,凝聚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航空报国”的坚定信念,他们中有许多人亲身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深知强国必须强军的深刻道理。正是这种源自抗战时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推动着一代代北航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在空天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从建校初期在柏彦庄的荒地上筚路蓝缕,到如今“神舟”飞天、“北斗”组网,一代代北航人将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化作“空天报国”的实际行动。今日北航学子聆听抗战故事,更感使命在肩。他们将继承先辈遗志,把精神感召转化为奋进动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北航篇章!
(审核:王菲)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