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4日电(通讯员 谢贝贝)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沙河校区J0-002教室里,士嘉书院2025级300余名新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士嘉书院院长姚仰平教授作新学年“士嘉大讲堂”首场报告《传承红色基因 做创新型杰出青年》。

“我们当前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如何在历史的坐标中找准个人的定位?”报告开篇,姚仰平以两个深刻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随后,他勉励同学们牢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将个人成长轨迹与国家发展宏大蓝图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
谈及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姚仰平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我们该如何面对AI的时代浪潮?”他带领大家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脉络,从规律层面解读 AI“应用领域广、跨学科深、人机协同紧”的核心特点,鼓励同学们主动拥抱 AI 浪潮,将 AI 技术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充分激发AI对未来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让技术成为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新动能”。

围绕“面向未来竞争,如何提升个人核心素养”这一关键问题,姚仰平分享了三组“成功密码”:“胸怀、格局、目标”“吃苦、耐烦、霸蛮”“创新、创新、再创新”。他结合自身30年科研经历,讲述了从深耕本构理论基础研究,到攻克“锅盖效应” 技术难题并应用于机场智能建造等国家重大需求,再到牵头建设中国云图书馆的实践故事。生动的分享让在场新生听得入神,纷纷记录下触动自己的“创新箴言”。
报告尾声,同学们踊跃参与互动交流。大家一致表示,这堂思政课不仅让自己深刻理解了“空天报国”的红色基因,更清晰明确了“敢为人先”的奋斗方向。未来将以志存高远的胸怀、砥砺奋进的态度、勇于创新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空天报国” 的红色基因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努力成长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的创新型杰出青年。


附:
士嘉书院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在院长姚仰平教授的带领下,历经九年深耕,坚持“精神传承为魂、精准育人为基、科创实践为翼”,持续探索书院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助力新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软着陆”,全面推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创新实践同步提升。
精神传承为魂:浸润士嘉精神文化,打造立体化价值引领体系。在文化浸润层面,组织新生参观“陆士嘉实验室”,学习《陆士嘉事迹绘本》,举办清明节“纪念陆士嘉先生”仪式,让学生全方位感悟士嘉精神。在品格培育环节,“士嘉大讲堂”成为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院长每年主讲首场报告,诠释“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为真”的科学态度;累计邀请潘建伟院士、黄克智院士等 70 余位顶尖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既激发学生创新思考,更引导他们涵养坚毅品格。在实践转化阶段,打造生动实践品牌。学生实践队走进中小学开展“航空科普”系列活动,近3年累计服务1.2万人次;“知行嘉乡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 TOP100,被新华网专题报道;学生党支部获评北航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红色1+1”共建活动优秀奖。工作成果入选工信部部属高校百篇思政工作优秀案例。
精准育人为基:分层分类学业支持,构建全周期成长帮扶机制。针对新生生源和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精准滴灌”的学业支持体系,实现从“被动帮扶”到“主动成长”的转变。针对基础仍需巩固的同学,实施“宏志计划”“数学训练营”等特色项目,开展重点课程辅导;针对学习方法存在困惑的同学,开展“助消化课堂”,由学业导师、班主任牵头开展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学习经验分享会”“解题思路研讨” 等活动,打通学习“堵点”;针对探索研究型学习的同学,实施“领航计划”,开展课程应用研究型学习活动,提前初探学术前沿。相关成果汇编成专著《学业支持——高校大类培养的重要支点》出版。相关研究论文在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获评优秀论文。
科创实践为翼:“三阶递进”科创实践,培育全链条创新实践生态。围绕“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大一学生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构建“科研启蒙—广泛实践—实战竞赛”的科创育人体系:在科研启蒙阶段,开设“Python 编程”“SolidWorks 建模”等技能训练营,举办“科创启航”系列讲座,高年级学生分享科研入门经验,帮助新生快速掌握科创“基本功”;在广泛实践阶段,依托北航工程创新与实践中心,组织学生参与“无人机系统设计”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战竞赛阶段,使学生逐步从“创新新手”成长为“实践能手”。近年来,书院学生科创竞赛参与率保持在97%以上,每年在“冯如杯”竞赛中至少获得创意赛道特等奖1项、主赛道三等奖2项。
(审核:吕经纬)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