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20日电(通讯员 蔡红艳 谭袁宁至)10月19日,由北京物理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承办的“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暨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报告会在北航沙河校区举办。北京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院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研究员,北航物理学院负责人等出席活动,来自北京市各大中学校的400余名师生聆听报告。讲座由北航物理学院副院长黄安平教授主持。

北京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子恒在致辞中强调了举办此次公益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类活动旨在营造“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这一系列活动已成为北京地区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的重要品牌,让大众既了解了科学前沿,又了解高校物理的发展与成就,成功搭建起学术与公众、科研与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并鼓励大中学生积极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北航物理学院院长吕广宏向与会师生做了学院学科介绍报告,详细阐述了北航物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展示了学院坚实的科研平台与育人环境,为有志于物理学研究的学子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本次报告会的主讲人范桁研究员以“电路中的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他首先引领听众回顾了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词与科学背景,随后详细解读了获奖科学成果的核心内容及重大意义,最后就该研究领域在全球及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与会学生踊跃提问。其中,一名中学生就“量子隧穿效应是否会类似波粒二象性,被观察测量所影响”提出了专业性问题,范桁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进行了严谨专业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参会师生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北航沙河校区校园、陆士嘉实验室和物理学院各专业实验室。通过学长学姐对专业仪器及原理的深入讲解,同学们拓展了科学视野,近距离感受了航空航天和物理学的学科前沿,体验了一场生动的“空天报国,敢为人先”北航精神实践课。

本次活动不仅为大中学生提供了接触物理学前沿的机会,更通过学者与学子间的深度交流,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扎实的科学素养与求知精神,为培养未来科研创新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审核:王菲)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