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师说】王悦:用俄语讲述中国航天

发布时间: 2025-11-10 / 点击数:

在北航,有这样一位青年教师,她以俄语为媒,搭建“俄语+航天+文化”的传播体系,为俄语世界打开一扇读懂中国航天的窗;她多次亮相央视俄语频道,用专业而亲切的解读,向世界讲述中国航天的壮阔征程;她坚守立德树人的讲台,在典籍外译与人才培养中默默织就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她是北航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悦。

“俄语 +” 跨域教学

作为北航外国语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王悦以“俄语+”跨域教学为核心抓手,深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既打造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在教学竞赛与实践育人中屡创佳绩。凭借突出的教学、科研与育人成果,王悦荣获第十八届“北航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成为连接语言教学、航天特色与国际交流的育人典范。

2023年,王悦老师获得第十八届“北航青年五四奖章”

她的课堂,是语言与科技的“交汇站”,从神舟任务到空间站进展,从科技术语翻译到航天事件俄语播报。她把中国航天的前沿动态融入语言教学,让俄语学习与科技视野同步成长,她也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以典籍俄译、中俄航天合作等案例为载体,传递家国情怀,打造“知识+实践+价值”三位一体的有温度课堂。

在育人实践中,王悦进一步深化“四维一体”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为学生搭建翻译实践平台。日常教学中,她指导学生参与航天领域俄语翻译实践、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助力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俄语竞赛中屡获佳绩。同时,她积极拓展国际化育人路径,2022-2024年连续承担教育部新汉学计划“海外高校线上学分课”,以贴合海外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获广泛好评。

2022年,牵头获批教育部 “汉语桥——当代中国生活全景”线上团组项目,向中亚青年展现北航风貌与中国生活

2024年推动北航首门全俄语慕课《中国文化导论》登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拓宽新路径

以俄语为桥,讲述中国航天

作为一名北航青年教师,王悦始终以传播中国航天声音为己任。2025年10月31日,王悦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CGTN俄语频道播出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直播特别节目。

此前,她也多次受邀登上央视俄语频道,深度参与神舟十八号返回、神舟十九号发射等重大任务的直播报道。她用既专业又通俗的俄语,为俄语观众梳理中国航天的发展脉络。

在每一次解读中,她都致力于将北航精神与中国航天实践相融合,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航天形象。她不仅展示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与开放姿态,更着重阐释北航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从而让俄语世界透过航天故事,看到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生动实践与“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2024年10月19日,“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直播特别节目在CGTN俄语频道播出,王悦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直播

多维发力,展现立体中国

王悦始终以专业俄语为纽带,凭借精准的语言表达、严谨的传播态度与深厚的专业积淀,在时政解读、文化传播与国际对话领域多维发力,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左图:2025年,总台央视春晚直播特别节目在CGTN俄语频道播出,王悦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直播 右图:2024年,王悦受邀参加总台央视英语环球节目中心《青年圆桌派》节目

左图:2024年,澳门回归25周年直播特别节目在CGTN俄语频道播出,王悦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直播 右图:2023年,王悦参加央视直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红场阅兵特别节目

她还长期为国家重要外事活动担任俄语同传。凭借稳定的发挥、精准的翻译与灵活的跨文化沟通,她确保了中外交流的顺畅高效,其专业表现获得了高度评价,为北航外国语学院“以语言为桥,传中国之声”的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2018年,王悦荣获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译俄组一等奖,实现北航这一项目“零的突破”,也进一步印证了我校在俄语专业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为中外文化交流与语言互鉴注入更强动力。

2018年,王悦老师荣获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译俄组一等奖

在文化传播维度,她长期投身中国文化典籍俄译工作,累计出版译著20余部,内容覆盖文化、艺术、哲学、政治等领域。她的多部优秀译著为俄语受众打开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窗口,并被收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这些译著不仅成为俄语世界系统了解中国文化的有力文本,更让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越语言壁垒,为中外文化深度对话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部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成果译著,从左到右依次为:《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孔学古微》《中国文化通论》《解读敦煌:敦煌彩塑》

“外语教育不仅是教授语言, 更是搭建文明互鉴的纽带”,这是王悦始终如一的初心,也是她步履不停的实践,她用俄语串联航天与文化, 以译著传播中华文脉,为培养懂专业、通文化、有担当的 跨文化传播人才持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热忱。

(素材来源:外国语学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