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8月22日电(通讯员 田永亮)8月15-16日,2025年全国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交流大会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航空航天类专业工作委员会)等7家单位联合主办。

大会以“数智聚力空天新质产业,教研共谋飞设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加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经验、航空航天类专业教材、虚拟仿真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建设成果交流,结合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推进学科布局。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机关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嘉宾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执行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主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业伟、教育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主任杨超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指出,在低空经济加速崛起、空天智能深度融合背景下,本次会议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培养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汇聚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智慧,探讨新兴产业对高等教育新要求,将推动学科布局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助力培养适应空天新质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会上颁发了2025年教育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证书,我校宇航学院杨辰、王晓慧老师获评重点项目,余旭东老师获批一般项目。


会议还围绕“航空航天类专业教材建设”“低空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虚拟仿真教学”四个专题规划13个特色报告。报告聚焦创新实践与成果,为新时代高校飞行器设计方向教育教学提供“集体智慧”。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史馆、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新能源电动飞机装配大厅等场所,对沈航70余年建校历史、工程实践教学和通航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育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于2022年5月8日由包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9所高校和企业申报成立。如今,虚拟教研室已经发展至拥有50个成员单位160余人参与的大型教学、科研联盟,初步形成了八所高校+航空航天行业界和教育界+全国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相关高校组成的“8+1+N”特色协同组织模式。全国90%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94%开设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均已纳入虚拟教研室。
为增进教研交流,虚拟教研室创建了“齐飞论坛”特色品牌,三年多来共举办65场论坛,邀请专家78人次,参与教师800余人次,服务学生近4000人次,为学科交叉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虚拟教研室联动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并立项教改项目58项,辐射近300名参研人员。
为实现国内航空航天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虚拟教研室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涵盖课程资源、齐飞论坛、教改项目、专业数据、国产工业软件等资源库,有力推动了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共同发展。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获评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024年度典型虚拟教研室。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