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烽火照见报国梦

发布时间: 2025-09-16 / 点击数:

金融时报2025年9月12日(记者 方华)报道:

烽火照见报国梦

200余张老照片、发黄的新四军服、磨损严重的行军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共同主办的《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览,于8月2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逸夫科学馆开展并向校内外开放。斑驳的物件、满墙的老照片与翔实的文字,将观众带到了烽火硝烟的岁月,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战斗在白山黑水”“浴血在华北敌后”“华中人民的长城”“华南抗战的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六部分内容,由北航多名学生讲解员娓娓道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区域有效牵制和消灭大量敌人并最终夺取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一一铺陈开来。

斑驳的马灯。

“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及多个重要场合上,都强调了“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老照片《岔沟突围战》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这是抗战历史上一次以少制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斗。1938年秋,日伪当局调集重兵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发动残酷的“大讨伐”,在吉林临江县河口以里的岔沟,万余名日伪军将沟口重重封锁,形成“铁壁合围”之势。生死关头,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沉着冷静,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顽强阻击,最终从“铁壁”中杀出生路,毙伤敌军近100人,以真正的“铁血突围”,书写了东北抗日联军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绝境求生的不朽篇章。

“这场战役,展现出杨靖宇将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党性原则。”来自北航学生国防团体“猎鹰突击队”的几名学生对记者说,通过展览了解到,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东北抗联部队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成功突围,保存有生力量,持续斗争在抗战一线。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有力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自1931年至1937年,东北抗日武装毙伤逾17万敌人,掀起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潮,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挺起救国图存的民族脊梁

在抗日战争这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人民军队始终站在最前线,挺起救国图存的民族脊梁。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红军于1937年8月在中央军委命令下改编为八路军,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在敌后开创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等根据地,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百团大战等经典战役,不仅鼓舞了士气,更提高了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党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华中敌后战场,更涌现出“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这样的英雄队伍,自1941年至1943年间,新四军不断取得反“扫荡”胜利,为转入攻势作战奠定了基础。

“我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第四连全部……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呜呼壮矣……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示范而励来兹。”在“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展板前,来自北航的国旗护卫队成员轻声诵读着陈毅元帅撰写的《新四军在华中》片段,为之动容。

展览显示,到1945年底,八路军从近4.6万人发展到100余万人,以自身伤亡34万多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伪军125万人,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自1938年至1945年,新四军由1万余人发展到20余万人,收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达到了3400余万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成为坚持华南抗战的中坚力量,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和太平洋盟军对日作战。”在北航飞行学院学生讲解员张豪杰介绍下,观众了解到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众多珍贵历史画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东江地区抗日游击队开展香港秘密大营救,无一人牺牲,无一人被捕,全部脱险;1944年春至1945年夏,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积极反攻,开辟了新的解放区;1945年8月,开辟东江、琼崖等多个抗日根据地,人口达到1000余万人。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在研究对日反攻作战计划。”讲解员之一、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冯春华介绍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篇章: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随后,由周恩来起草、毛泽东审阅,朱德签发了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战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一张张黑白照片,生动描绘了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收复各地的场景。

“这些都是应该铭记在血脉里的故事,通过背诵讲解词,又增加了一次深刻的记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夺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冯春华说。

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的历史资料图片引观众驻足。本文图片 方华 摄

构建“大国防”教育体系

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国防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强军目标的实现,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展览引入北航意义重大,一是缅怀历史,纪念革命先烈,牢记伟大抗战精神;二是扬我国威,使校园国防味道更浓,国防底色更厚;三是贯彻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引导师生珍视和平,矢志空天报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邓怡表示,建校73年来,一代代北航人在航空航天领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一项项科研突破,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这与抗战时期人民军队展现的忠诚担当、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一脉相承。

“回望烽火岁月,既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强国强军之路。”北航学生工作部专职学工干部何其超对参观者说。

配合此次展览,北航一并展示了国防教育成果,“大国防”教育体系集理论教育、技能实践、国防宣传、应征入伍、国防团体建设于一体。据了解,北航有三分之一的硕士毕业生、二分之一的博士毕业生奔赴国防系统就业。

北航党委武装部副部长张驰介绍说,北航正构建“国防动员、国防人才、国防文化”有机统一的“大国防”教育格局,激励广大学子坚定信念、奋发图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媒体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6961742_29249_jrsb.html?isUserSubscribe=&relPicRatio=0&source=1&xkyTimestamp=1757988854751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