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018年4月21日报道:北航面向公众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中国日报网4月21日电 2018年4月21日,为迎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在“月宫365”实验还有不到30天即将完成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公众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活动分两天,共开展16场开放活动,预计接待观众近600人。“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更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
法制晚报2018年4月21日报道:北航“月宫一号”科普基地迎近600名观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丽 实习记者 李娜)4月21日至22日,为迎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在“月宫365”实验还有不到30天即将完成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两天共开展16场开放活动,接待观众近600人。开放近600人分批参观 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0岁“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
《北京晨报》2018年4月20日报道:北航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日前, 3800余名北航学子穿上学位服,等候着象征成熟“麦穗”的流苏由右向左拨动的庄严时刻。当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2018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据悉,2017-2018学年共有632名博士研究生、3229名硕士研究生获授学位。632名博士毕业生中就有被大家所熟知的我国首批航天员刘旺,他曾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圆满完成手控交会对接的重任。“根据专家们...
编者按: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专版聚焦北航“月宫一号”科研团队,用近6000字的篇幅深度报道了“月宫一号”科研团队苦心钻研14载,从“没人相信”到“成功运行”,终于使“闭环回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的事迹,生动展现了以刘红教授为代表的北航人在科研道路上始终坚守的“痴心”“恒心”“用心”“信心”。北航新闻网现转载报道如下,以飨读者。仰望星空,在“大罐子”里测试...
工信部网2018年4月18日报道: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师生荣获2018 Elsevier Crossley Award杰出论文奖近日,国际著名出版机构Elsevier宣布2018年Crossley Award杰出论文奖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团队的田野、马剑、吕琛(通讯作者)、王自力,获奖的论文是2015年刊登在《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杂志上题为“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