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017年5月10日(记者 赵磊)报道: "月宫365"计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正式启动 中国日报5月10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上午,“月宫365”计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正式启动。这是继北航2014年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进行的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 8名北航
中国网2017年5月10日报道: 人类移居外太空成为可能?搞定这一技术很关键 中国网北京5月10日讯(记者 江玲)5月10日上午,“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这是继2014年5月成功完成105天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利用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进行的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
《北京晚报》2017年5月10日(记者 张航)报道北航8名学生“宇航员”入驻“月宫”一年: 8名学生“宇航员”入驻“月宫”一年 依靠“生物再生”实现自给自足 探索人类移居太空生活 本报讯(记者张航)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在火星的基地里自给自足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其实在未来的深
腾讯网2017年5月10日报道: 续写飞天梦,月宫再启程:“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航举行 5月10日上午,“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继2014年5月成功完成105天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月宫365”计划将利用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
科学网2017年5月10日报道: “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 5月10日上午,“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首批4名入舱志愿者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 “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
艺术中国2017年5月10日报道“文心衍艺”知名女作家艺术作品在北航艺术馆展出: “文心衍艺”知名女作家艺术作品在北航艺术馆展出 “文心衍艺——当代女作家五人艺术联展”5月4日在北航艺术馆正式开展。展览由北航高研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主办,共展出当代五位知名女作家徐小斌、冯秋子、林那北、李舫、崔曼莉
中国科技网2017年5月10日报道: 我想感受引擎轰鸣声中铁鹰试翼的风尘翕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部分研究生参与C919研制 通讯员 孙也程 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无数颗炽热滚烫的心,无数个紧张思索的日夜,成就首飞这一刻的欢欣鼓舞。 在C919的研制过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有一部分研究生也承担
北航新闻网5月10日电(通讯员 马欣欣) 近日,软件学院组织各党支部开展学生 “一次党课”系列活动,学生党员走上讲台自主讲党课。 在活动中,学生党员重点讲解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探讨了“如何在学习工作中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如何提高个人党性修养等问题。有的同学结合《人民的名义》等近期社会热点,探讨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 学生党员讲党课形式灵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拟于2017年5月12日下午13点在房山区窦店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举办“北京-迈阿密SCI修复计划签约暨中美脊髓损伤合作临床实验启动会”,推动脊髓损伤修复的在中国的临床验证。启动大会期间国内外著名学者将作多场次前沿性的学术报告,欢迎全校教师前往。 报名格式:姓名+学院+联系方式,报名邮箱: jinmowang@163.com,截至时间
北航新闻网5月10日电(通讯员 王彤) 5月10日中午,校工会在艺文雅苑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沙龙,本次活动是2017年备战“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系列活动之一。北航校内选拔赛评委、参赛老师、获奖部门工会主席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校工会副主席武洋主持此次活动。 沙龙伊始,张有光、黄安平、鲍蕊、李亚梅、刘玉英、王丽几位评委对校内选拔赛进行总结盘点。评委就板书
共有 26,02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03 页 当前第 1,99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