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8月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报道: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落幕 8月2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的94支团队展开了航空救援、协同对抗两个任务的角逐。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共吸引了来自全国
北航新闻网8月4日电(通讯员 赵欣玥)7月24日,“星辰大海,航天启航”青少年学生国情教育航天科普主题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举行。宇航学院教师代表袁丁、金磊、俞南嘉、刘小明、程林、武迪等出席本次活动,包含香港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百余名中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宇航学院副院长师鹏主持。 主题活动从授课环节开始,袁丁教授以《“智”见星辰:机器视觉赋能中国航天》为题授课,将人类视觉机理迁移
北航新闻网8月4日电(通讯员 徐高楠)在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我校中法工程师学院青年教师安炜凭借过硬实力和出色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全国决赛中勇夺一等奖。 安炜老师在本届赛事中表现优异,先后斩获北京赛区特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决赛。决赛舞台上,他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的教学设计、出色的课堂组织及独特的教学方法为支撑,巧妙融入先导产业前沿科技应用
北航新闻网8月4日电(航宣)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房建成教授团队魏凯教授组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原子自旋传感器,利用电子自旋与核自旋之间的双自旋共振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弱磁场的超高灵敏和可溯源精准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以“Double Spin Resonance for Traceable Ultrasensitive Atomic Spin
北航新闻网8月4日电(通讯员 王凌沛)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丰富教职工暑期生活,用心用情关心爱护教职工及家属,弘扬传承良好家风,凝心聚力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7月26日,宇航学院工会联系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组织教职工及家属50余人前往中国科技馆进行参观交流活动。 参观活动伊始,教职工和家属们一同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航天探索”、“华夏之光”、“电磁之美”、“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主题展厅
北航新闻网8月3日电(通讯员 李亚娟)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基础。2025年,宇航学院6个本科专业共163名同学,分成9个生产实习队伍,分赴北京、上海、山东、西安等6个省市开展实习活动。学院围绕创新型航天人才培养目标,继续践行“1周参观实习、3周驻场实习、4周项目式实习”的递进式实习实践方案,力争实现从行业认知到实践深化再到综合创新
北航新闻网8月3日电(通讯员 高原 史成坤)8月2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赛事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300所高校的3000余支团队参赛,最终79所高校94支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大赛开幕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
北航新闻网8月2日电(通讯员 于秋漫)8月2日,由我校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於水副教授执导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登陆全国院线。该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作为《中国奇谭》首部长片,历时四年精心制作,并成为首部登陆IMAX的国产2D动画电影。 影片延续短片《小妖怪的夏天》世界观,讲述浪浪山底层小妖因得罪山大王,被迫假扮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爆笑旅程。四小妖性格迥异,在误打误撞中,逐渐蜕变为行侠
《光明日报》2025年8月2日头版报道我校硕士毕业生张婉莹事迹: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 在边疆,写下“光与电”的诗篇 本报记者 刘博超 七月的塔克拉玛干,烈日炙烤着无垠沙海。在大漠西缘新疆喀什地区的塔里木油田培训基地,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张婉莹,正认真地听老师讲入职培训课。 这位河南姑娘快言快语,爽利得正如这大漠上的风。 “我的研究
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科技、央广网、环球网2025年07月30日-31日报道: “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航空科技专场在京举行 7月29日,“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航空科技专场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本期专场发布会,聚焦我国航空领域自主创新成就,集中发布了由中国航空学会推荐的三项突破性航空技术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作为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张彦仲在采访中表
| 共有 26,49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50 页 当前第 7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