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2022年10月19日第1659期(记者 许 卉)报道: 北航携手中科院 共建空间科学科教合作中心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教合作战略协议签约仪式在北航举行。 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建空间科学科教合作中心,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现代教育报公众号2022年10月19日报道: 北京高校干部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畅谈科教兴国战略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鼓舞人心,在北京高校引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年10月19日(实习记者 何蕊)报道: 首都大学生热烈回应厚望 用奋斗实现青春梦想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寄予厚望,引发首都大学生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脚踏实地,学好本领,担起时代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年10月19日( 实习记者 何蕊)报道: 北航与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面向区域内高校开放共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前发布消息称,该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联合,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路径,与行业企业共建“人工智能”等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面向区域内高校开放共享,培养造就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为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20日报道: 育报国英才 强创新之基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统稿:本报记者 焦以璇 采写:本报记者 储召生 董鲁皖龙 梁丹 高毅哲 关键词1:教育、科技、人才 【报告原文】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报告第五部分专章阐述教科工作,把教科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20日(记者 梁丹 储召生)头版头条报道: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代表热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本报记者 梁丹 储召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如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CETV《全国教育新闻联播》2022年10月19日(记者 吕燕茹 郑永龙 郎天辰 滕子衎)报道: 勇担教育新使命 共绘教育新蓝图 【主持人】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在教育领域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解说】习近平强调,过去5年和
北航新闻网10月20日电(通讯员 杨贤达)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深入开展,10月18日上午,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付诗农,副总裁、CT研发总经理刘宇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郭萌一行应邀访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窦店基地)。 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教授带领付诗农一行参观
北航新闻网10月20日电(通讯员 武侠)10月18日上午,我校在办公楼420会议室召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研究部署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校长王云鹏,副校长张海兰,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师工作部、财务处、校园规划建设与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海兰主持。 王云鹏指出,绿色
北航新闻网10月20日电(通讯员 史忠明 龚驿涵)2022年10月,沈元学院学业支持中心继续推进“朋辈讲堂”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邀请学院高年级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向2022级学生交流分享专业学习、科技竞赛、课外活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为新生指引发展方向。两校区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活动。 10月15日,来自沈元学院2020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赵政从自身经历出发
| 共有 26,4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648 页 当前第 92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