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完善人才培养链条,一体推进“入口供给-过程管理-出口保障”,是切实提升学生学业的关键举措。今年3月起,学校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以此为契机,认真对照“五个进一步到位”重要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学习教育成果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一体推进学查改走深走实,通过持续健全人才培养“全过程”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有力行动加快推进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教学-学工紧密联动,细致数据支撑精准施策
一是锁定“关键课程”。学院教学与学工紧密协同,依托大数据平台剖析近5年教学数据,动态监测识别出均分低、挂科率显著偏高、优秀率明显偏低的“关键课程”。学院党政联席会围绕本科生学业质量开展专题研讨,并由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牵头,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主任、课程负责人、学生代表联席机制。经充分论证,确定了包括重构专业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方法、多元评价优化等在内的一揽子提质方案,推动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有效提升。

二是识别“关键需求”。整合学工与教学系统数据,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学业动态数据库。坚持“一人一策”原则,紧密围绕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业帮扶方案。创新帮扶载体,组建机械“帮帮团”,累计提供针对性、定制化“助消化”辅导课程64轮次(累计超过1280课时)。

三是建强“关键队伍”。修订《机械学院本科生学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职责,细化分解各阶段具体任务,制度化运行学工-教学季度联席会,动态跟踪任务进度;成立专属导师专班,广泛动员专任教师力量,年内共54名专任教师踊跃加入,院领导班子“全员上阵”;延伸拓展“学院梦拓”朋辈引领制度,年均选拔20名综合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专项负责做好二年级学生的转段适应性教育;充分激活宿舍长队伍,协同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持续强化教务队伍专业支撑,教务老师精研本科生培养细节,在学籍管理、学分认定等关键环节主动担当作为,年均处理学籍异动、学分置换等问题100余例,充分发挥关键性基础支撑作用。

精准引导帮扶,个性化“一人一策”激发效能
一是激发内生动力。发挥学院杰出校友资源优势,年内邀请范瑞祥等多位领域权威专家做客“启先大讲堂”,引领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生动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创新组织“械引朋程”朋辈榜样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活动19人次,“北航机械之家”公众号深度专题推送11篇,累计覆盖学生超过4000人次,让榜样“看得见、学得了”;用好学院“大手拉小手”大中贯通工作品牌赋能教育教学,动员学生参与大中小幼贯通育人实践,系统对接石家庄二中、北航昌平附小等20余所中小学基地校,引导学生在担任弟弟妹妹们的“小导师”角色的过程中,重燃学习热情、实现双向赋能。

二是学习状态督促。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明确政策激励导向,对主动承担帮扶任务的教师在评奖评优、课时工作量认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激发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分年级“阶梯式”匹配优质教育资源,大二重点强化专业认知与巩固核心基础课,大三着力推进科研素养训练与职业发展规划,大四专项攻坚学业短板清零;建立学生工作周例会督办制度,本学期累计开展家校联系58次、谈心谈话100%覆盖。

三是精细排查干预。学院成立毕业核查工作专项小组,创新实施“三前置”管理(标准前置、预警前置、帮扶前置),组织三轮次全覆盖拉网式核查,针对课程学分未达标等问题,实施“学业进度清单式”动态管理,精准定位问题根源、科学制定干预方案并安排专人跟踪督导。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持续做好教学-学工协同联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为学生学业提供坚实保障:优化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功能,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畅通学生反馈渠道,持续完善培养链条;做好前置预警。精细数据运用,前移帮扶关口,对有学习困难苗头的学生及时入库、及早提供个性化支持;加强学涯生涯教育。建好用好学院学业支持与发展中心,多形式帮助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激发学习内驱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供稿)
(审核:从保强)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