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和行业特征,深入挖掘思政育人资源,打造以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内核的“三融三促”思政育人大课堂:将专业优势融入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厚培报国情怀;将行业优势融入社会课堂,促进学生坚定报国信念;将科研优势融入科创实践,促进学生践行报国使命,全面丰富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场域,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浸润式的思政教育。
(一)将专业优势融入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不断培育“航空报国”赤子情怀
发挥航空领域专业培养优势,将航空报国元素融入学生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航空报国情怀。

传承航空报国精神血脉,以院史院情感染学生。充分发掘屠守锷、陆士嘉等极具航空特征的学院历史人物的思政育人资源,通过开展院史整理、口述历史系列采访、航空报国精神宣讲等活动,不断加强在院学生的历史记忆和情怀教育。坚持每月推出一期航空学院口述历史系列推送,篇均阅读量超过3000人次;面向新生开展全覆盖航空报国精神宣讲,累计覆盖5000余人次。

擦亮航空报国文化符号,以鲜活文创吸引学生。聚焦特色鲜明的航空文化,在开学、毕业等重要时间节点,设计推出一系列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航空文创作品,吸引学生关心关注。结合学院搬迁沙河校区航空大楼契机,围绕“北京一号”等精神文化符号,开展大楼文化景观设计,不断拓展空间育人场景,让航空报国精神充盈学习科研环境。每学期定期推出航空报国文化衫、航空卡套等文创教育载体,让航空报国精神沁润到每位学生心田。

强化飞行学员互动引领,以同窗友情带动学生。把海空“双学籍”飞行学员作为宝贵教育资源,推动地方学生与飞行学员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牵头举办全国高校“双学籍”飞行学员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论坛,连续多年开展空军节、海军节等宣传体验活动,联合开展野外生存、国防特色实践活动,以飞行学员不畏艰难、爱国奉献精神感染带动广大地方学生,不断强化“我们都是航空人、我为同学造飞机、同学为我保家园”的思想共识。
(二)将行业优势融入社会课堂,促进学生持续坚定 “航空报国”理想信念
发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行业优势,为学生创造大量与空天总师、行业翘楚、一线科研人员接触学习机会,真切感受空天报国氛围。

让学生“走出去”,深入主机场所感受航空文化。扎实推进“力行计划”“航行无疆”主题社会实践和社会课堂等活动,让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航展现场,在国家最新飞机型号的研制和生产一线感受航空工业的壮丽崛起,提升作为中国航空人的骄傲和自豪,坚定成为中国航空人的信心与决心。2024年,组织600余名学生前往20多个城市的50多家航空航天科研场所开展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组织100多名同学前往珠海现场参观航展。

把专家“请进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航空大师。扎实开展领航工程,依托“北京一号”大讲堂、航空大讲堂等平台载体,邀请行业领域总师、专家到校作报告,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展现国家航空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与光明前景,坚定同学们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近3年来,先后邀请孙聪、王永庆、黄领才、陈迎春、陈勇等20余位空天总师到校宣讲,覆盖学生7000余人次,学生收获感强,育人效果明显。

与校友“互动起来”,现身说法引导学生。依托校友“领航辅导员”计划,开展“职引沙龙”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在航空航天主机场所就业的年轻校友与在校学生开展座谈交流,重点介绍在主机场所参与科技创新的切身体会,发挥朋辈交流引领优势,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3年来,累计聘任6名领航辅导员,邀请返校宣讲交流40余场,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有效发挥了航空航天领域青年校友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将科研优势融入科创实践,促进学生自觉履践“航空报国”使命担当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研优势融入学生科创实践,建设学生科创重点团队、组织科创竞赛评比,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的火热实践中践行航空报国使命。

坚持“以竞赛代组织”,建立院级学生科创指导支持体系。周期性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冯如杯、挑战杯等竞赛,对学生科创项目进行全过程指导督促,提升学生群体的项目执行、团队合作和科研创新能力。近3年来,本科适龄年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参与率达100%,每年组织学生科技创新团队100余个,连续多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特等奖。

坚持“以团队带个人”,指导建设重点学生科创团队。发挥学院在飞行器设计领域科研优势,重点指导支持“北航航模队”和“冯如三号未来飞行器”两个学生科创团队,形成引领示范效应,营造浓厚的航空创新氛围。北航航模队建立成熟的项目育人、赛事育人体系,开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1200余名优秀队员,一些队员已成长为高校教授、型号总师等杰出人才。“冯如三号未来飞行器”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吸引300余名低年级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研制。

坚持“以榜样带群体”,建立研究生科研攻关引导激励体系。通过倾向性设立奖学金、助学金、选树科技创新榜样人物等,引导研究生面向国家航空航天技术发展重大需求确定科研方向,开展科研探索,让学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感悟航空报国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近3年来,累计投入院级奖助学金300余万元,每年开展航空学院年度人物、“北京一号奖学金”等评选表彰。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稿)
(审核:董雷霆)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