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火星星表探测系统控制技术探究”是面向新时代自动化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以我国当前航空航天领域前瞻性的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的虚拟仿真实验。本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某型月球车工程项目的科研成果,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资源,采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信息处理等技术,构建了“虚拟实体协同、课内课外联动”的闭环教学方法及学习行为和实验效果的综合评价机制。支撑《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
课程简介北航1954年设立航空无线电专业,1958年建航空无线电系,2000年电子信息工程大类培养。本课程于2003年首次开设,2010年重构教学内容和探索教学方法,持续将科研经验、专业建设经验融入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子信息发展历史和信息体系框架,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内涵、培养目标。其次,理解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理解工程教育内涵,了解大学的教育资源与教育途径。最后,从新生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大...
北航新闻网5月12日电(通讯员刘乃鹏)根据《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组织同行专家评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我校刘明杰教授因为提出并利用高分子限域新技术制备系列高力学性能弹性体及纳米复合材料,被授予“第八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化学学院刘明杰教授作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主要从事仿生功能力学高分子材料研究,通过纳米限域空间内高分子聚合、结晶及链运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场理论”课由宋丽川先生等于1954年开设。60多年来,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国防特色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申报和建设。历经宋丽川、何国瑜、徐永斌和苏东林等四代人的“传帮带”,逐步建成了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丰富、持续教学研究、富有激情的教学团队。教材经过自编讲义、翻译MIT经典教材、正式出版特色教材等建设历程,最终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实验条...
北航新闻网5月12日电(通讯员邸琳子)5月9日上午,教务处组织“改善教学效果显著的七种武器”专题讲座,共有247名教师线上参加。本次培训主讲人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他近年来受邀做PPT运用、直播授课等主题报告讲座百余场,广获好评。陈江详细分享了“极速、架构、配图、渐进、酷炫、策略、合成”七种改善教学效果的武器,提出教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技术,能够事半功倍的显著提升教学效果。陈江建议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