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年1月24日(记者梁丹)报道:打破70年传统认识:北航团队发现遥远的“太空合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梁丹)1月23日,《自然》期刊(Nature)在线报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院士团队刘成明等人与来自美国和瑞典的科研人员在地球空间合声(chorus)触发机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该工作打破了学术界关于合声波只能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出现这一持续70多年的传统观点...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年1月24日(记者梁丹)报道:高镇同院士逝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梁丹)近日,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镇同,于2025年1月21日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高镇同1928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都昌。1950年毕业于原北洋大学航空系,毕业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52年随清华大学等院校组建北京...
新华社2025年1月23日报道:世界首次记录!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首次记录遥远“太空合声”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晋滨说:“这项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国际科学界持续70多年的关于合声波产生和传播机制的传统观点,发现了合声...
《光明日报》2025年1月24日(记者刘博超)报道:颠覆七十多年传统认识科学家发现遥远的“太空合声”本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刘博超)合声波,是太空中幅值最强的电磁波动之一。70多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合声波只出现在靠近地球的偶极磁场区域。23日,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院士团队刘成明等人与来自美国和瑞典的科研人员一起在地球空间合声触发机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联合团队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1月2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雷嘉)报道:首次听到“太空合声”北航团队发今年首篇《Nature》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晋滨院士团队的刘成明与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聆听到遥远地球空间发出的合声。这项工作打破了学术界关于合声波只能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出现这一持续70多年的传统观点,首次发现在距离地球16万公里的非偶极磁场中性片区域也会出现合声波,其产生机制也与传统的合声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