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都有超过60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和我国的黑龙江、新疆等地飞到鄱阳湖,他们为什么能够飞越千山万水而不迷失方向呢?科学家们发现候鸟可能是依靠地球磁场在进行导航,候鸟体内的短寿命片段产生的量子可以转化为眼睛的光化学机制,使他们能够看到地球的磁力线,从而辨别出方向。磁场伴随地球诞生于数10亿年前,它不止给了候鸟迁徙的方向,还像一个金钟罩一样保护着地球,...
CCTV《新闻联播》2025年1月26日(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李晓周许永松杨立峰)报道:蔡奇看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科技专家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主持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26日下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看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科技专家,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向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点击图片观看视频【解说】蔡奇首先来到原文化部...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1月25日(记者和冠欣)报道:中学生走进北航高校营,感受大学科研氛围点击图片观看视频1月13日至1月2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青少年高校营活动在北京学院路本部和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两地同时开展。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策划并主办。此次高校营面向全国初高中生开放招募。北航学院路本部迎来33名青少年,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则有41名青少年参与。高校营里,学生们不仅聆听了精彩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1月25日(记者何蕊)报道:距地球16万公里,中外科学家首次听到“太空合声”!像是——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院士团队的刘成明等科研人员与美国、瑞典团队合作,首次聆听到遥远地球空间发出的合声。这项工作打破了学术界关于合声波只能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出现这一持续70多年的传统观点,首次发现在距离地球16万公里的非偶极磁场中性片区域也会出现合声波,其产生机制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1月2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渺)报道:科学家首次听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渺)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院士团队刘成明,与合作者首次聆听到遥远地球空间发出的“太空合声”,相关成果于1月2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该工作打破了学术界关于合声波只能在地球偶极磁场控制的近地区域出现这一持续70多年的传统观点,首次发现在距...